第36章(1 / 3)

采訪手記(11)

鄭州市的拆城之風是從龍年之春開始的。因為市委市府這次的決心大,所謂的一二三等地段的違章建築者無法抵抗,紛紛棄甲丟盔逃之。隻是白吃一條街根深葉茂,一時很難撼動,於是就徐緩圖之,放在其後階段拆遷。但圍而不打,卻給白吃一條街的店老板們贏得了走後門的時間。

白吃一條街的店老板個個都身手不凡,經過這些年的經營,誰沒幾個靠山?可這一次事情卻有些不妙,省裏市裏領導統一口徑,誰也不許走後門開條子,否則以違犯黨紀論處。此令一出,竟堵了這些老板們的口。大概考慮到氣數已盡,老板們想到了歸路,紛紛思謀撤兵,往別的地方另謀發展。但白吃一條街上確有不甘心如此收場之人物,G飯店老板就是其中一個。眼見限期拆除的日期已近,G老板情急之中突然想起了打隔山炮的主意。所謂隔山炮是一句土話,意思是山這邊射擊,炮彈要翻山越嶺,打到山的背麵去命中目標。意思是既然省市領導做的決定,你再去碰硬,十有八九會碰釘子,但可以隔過他們,去找上邊能轄製他們的人。這個人或是中央領導,或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常委,或是全國著名專家、學者,總之,必定是個有分量的人,他的話雖不是一言九鼎,也能落地砸出個坑來。G老板急忙率部趕到北京,使出渾身解數,打通關節,疏通關係,把隨身帶的銀子大把大把往外掏,終於找到了一個替他們說話的人。

替G老板說話的人是個德高望重的人,也是個極其認真的人,為什麼要扮演這樣替人說情的角色,這其間的曲曲彎彎他是不明就裏的。問題出在他身邊工作人員、秘書等人的身上。他們形成了一個信息管道,這個管道的終端是領導人,隻是進入這管道的信息是要經過處理的,譬如G老板求情的事情真相是斷然不能給領導講的,他隻能提供其中片麵的理由,諸如該店是飲食行業的一麵紅旗,是多年的先進單位,是碩果僅存的某菜係創立者的傳人,是該市飲食文化的傑出代表,它怎樣怎樣有影響,曾在這裏接待外賓或黨政要人,如何深受廣大市民歡迎等等。這些信息傳到領導耳朵裏必須讓他感覺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大問題,是關係重大而不是雞毛蒜皮。這些非常了解領導心理的下屬知道該說什麼樣的話,於是就總能使領導要人們提起筆來,並且能順著他們的思路往下走。

G老板就這樣很順利地拿到了力保飯店不拆的尚方寶劍。據說這是用若幹重金攻下來的寶劍。

省裏很快就接到了說情者的信。

省裏及時把這一情況通報給了市裏。然後很規範地將此信轉給市裏。

從省政府到市政府,若通過信件郵寄,雖說同在一個市,快者當天可到達,慢者兩天才能到達。

這裏邊就有了時間差。信兩天後才到。

就在接信後的前幾個小時,G飯店消失了。據說這是一次完美的定向爆破。

看著夷為平地的飯店,G老板一下子癱坐在地上,哭了起來。鄭州的白吃一條街就這樣消失了……

金水大道又寬敞起來……

建國之初,完全體現共和國風格的十大建築在北京開始興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從那時起,人們的精神生活裏就有了對城市、尤其是對人民城市——這種嶄新稱謂的傾情關注。

筆者曾經采訪過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北京市市政總公司等單位和一些當年的建設者和今天的建設者們。從他們各自的經曆中就可以窺見北京城發展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