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三紅乘務組的故事

蘇藝虹的虹是彩虹的虹,並不是陳瑾紅、莊秋紅的紅,這三個姑娘是廈航乘務隊推出的三個示範乘務組。因三個姑娘的名字最後一個字叫起來字音相同,也因為敘述上的方便,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人們就叫她們為三紅乘務組。

三紅乘務組以各自的服務特色帶動和提高了機上的服務質量。

莊秋紅乘務組常說:在國內旅客麵前我代表廈航,在國外旅客麵前我代表中國。她們用規範的服務技能、盡善盡美的服務態度營造高水平的服務質量。

從迎客的微笑鞠躬到巡視客艙時輕盈的腳步,這個組的乘務員都經過平日一次次的仔細揣摩和演示訓練,腰彎到什麼角度最得體?手放在什麼位置最優雅?怎樣的問候最貼心?

廁所要潔淨無異味;緊急艙門口要時刻保持暢通;頭等艙送小毛巾一定要疊得整整齊齊、溫熱度適中才送出,讓人感覺體貼備至;把報紙雜誌的題頭正麵放好再遞,讓人一目了然。

花生米先放在烤箱中溫熱一下再送給頭等艙的客人,口感又脆又香;夜航關天花板頂燈時,先幫客人打開閱讀燈;水果、飲料像商店裏一樣擺放得美觀整齊;航程中,一次次地巡視客艙,把對旅客的關懷,做在服務呼喚鈴按響之前……

陳瑾紅乘務組每當航班延誤時,便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播送她們自己利用業餘時間編寫的許多生動有趣的航空小知識,大受旅客歡迎。還為半大的孩子送去一套自己動手用硬紙剪貼製作的拚圖卡,並告訴完成以後還有小獎品,這樣一來,處於這種年齡段特別調皮的孩子一下子就安靜下來了,身邊疲憊不堪的母親,臉上露出了舒心滿意的笑容。

她們還在航班上自己花錢準備了旅遊城市地圖、主要酒店的地址、電話、房價;還備有膠卷、電池、衣架、衛生巾等,甚至主動幫助旅客擦皮鞋……

1996年4月26日,蘇藝虹乘務組在執行廈門至北京的8101航班上,迎來幾位神情悲痛、心情沉重的客人。他們手捧一個骨灰盒和兩盆齊胸高的青鬆,一個坐輪椅登機的大娘一直不停地掉淚哭泣。護士工作出身的陳燕一看心裏就明白了幾分。她趕忙上去,送上熱開水和溫熱的毛巾,輕聲地安慰老人,並詢問:大娘,需要什麼幫忙?當攀談中得知他們是不久前因公殉職的廈門公安戰線模範武清文的父母等親人時,幾位乘務員肅然起敬。她們流著淚不停地安慰英雄的母親,最後大家自發地把身上帶的錢全部捐獻出來,由蘇藝虹代表大家捧到烈士的母親麵前,老人感動得不能自已,再三表示:這錢無論如何不能收。蘇藝虹急得動情地說:武清文的事跡我們都知道,他是為保衛特區而犧牲的,我們這點心意,希望您一定收下!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烈士的母親隻得含淚收下了這非同尋常的情意。飛機降落後,蘇藝虹等人又將烈士的親人送到旅客出口處。烈士的親人在不久寫來的表揚信中萬分感慨:我們從這幾位空姐身上,看到了廈門特區人民的精神風貌。印敏和張豔婷的故事。

1997年元月,陳瑾紅示範組的乘務員印敏和張豔婷在飛機上看到一位來自長春大房店年過花甲、名叫王繼興的老人。老人右半身癱瘓、語言吃力,這次是獨自前往廈門鼓浪嶼陸軍療養院療養的。印敏和張豔婷立即給予他特別的關照,親手削好蘋果送到老人口中,關切地詢問病情。當看到老人因突患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而產生情緒低落,對生活喪失信心甚至拒食的情況後,兩位姑娘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執行航班任務回到家,印敏和張豔婷放心不下,特地買了許多營養品,又專門帶上幾個北方人愛吃的大饅頭,專程到鼓浪嶼陸軍療養院去看望王繼興老人,鼓勵他樹立與病魔做鬥爭的信心。老人當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己身處異鄉,竟會有如此美麗的空中小姐來看望他。印敏和張豔婷還抽時間陪老人去廈門萬古植物園等景區遊玩,她們扶著他,和親女兒沒什麼兩樣。老人感動得熱淚長流,說:我原以為廈門是特區,特區人重金錢名利,人情淡漠,沒想到會遇上像你們這樣品德高尚的姑娘,你們讓我看到了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印敏和張豔婷的真情使王繼興老人恢複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身體康複得很快。臨回長春時,他堅決選擇廈航班機,並要求乘坐有印敏和張豔婷兩位姑娘當班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