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1 / 3)

據說,把漳州110形成科技化和製度化的就是佛山110。佛山市公安局110報警服務台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為加強城市的動態管理、動態控製和動態服務,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的。110成立後,佛山市公安局把110報警服務台納入市政府形象工程、愛心工程,作為講文明樹新風、為人民服務的窗口來抓,確立了嚴厲打擊犯罪活動、文明服務社會群眾的指導思想,全麵推動各項公安工作。為了發揮佛山110報警服務台高效、權威、實戰型的特點,完善了點線麵相結合的立體型警務網絡,對原有的警務製度進行改革,建立了一級集中接警、直接指揮調度的新型警務機製,去掉中間環節,摒棄層級請示,實行一竿子插到底,初步形成了以110為指揮中樞、以巡警為依托、以各分局、派出所和諸警種為基礎的快速反應處警網絡,確保民警接到指令後5分鍾內到達現場,為打擊犯罪活動、文明服務社會群眾提供了有力的保證。這種機製和模式,被廣東省公安廳稱為公安工作的突破性試驗。

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學習漳州110活動後,佛山110報警服務台提出了學漳州精神,創佛山模式的新要求,把漳州精神與佛山模式有機結合起來,使這一新型警務機製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在佛山市區,除了近600名巡警分警區實行24小時全天候巡邏外,交警中隊也開始實行24小時路麵巡邏監控,交警事故處理部門為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改坐班待命為動態執勤,交警110事故處理車24小時路麵巡邏;公安分局、派出所及有關警種為與110報警服務自相銜接,建立了相應的處警製度,加強了備勤力量,規範了處警要求,徹底改變了出警慢、處警慢等現象。佛山模式的優越性和高效性曾接受過公安部的檢測:1997年8月,公安部組織中央新聞單位記者,對全國9個城市的110進行明察暗訪,采取事前不通知、到位不報告的辦法,測試各110的反應速度、服務態度、處警水平等。佛山110以反應速度最快、處警水平優、文明服務好,贏得了一致好評。佛山110日臻完善的警務製度,為文明窗口創建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促使110的行為向社會行為、政府行為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市創建精神文明活動的開展。

佛山110報警服務台自成立以來,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始終履行有警必接、有難必幫、有險必救、有求必應的承諾,堅持打擊與服務並舉,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熱情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切實維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自1996年2月6日至1999年3月4日,110報警服務台受理群眾的報警求助電話共12.4345萬起,其中刑事類1.7938萬起、治安類3.2538萬起、交通類2.8878萬起、求助類4.3159萬起、其他類1832起,抓獲涉案人員7295名,挽救群眾生命2251人。看過110佛山值班室日誌的人,都會從心底產生一種深深的感動。那些繽紛的事情像流水一樣隨風而逝,那些諸如影視劇警匪片中才能看到的場麵也如電光石火般逝去,雖然有警員的血,有警員的痛,但也有暗自結痂和兀自平複。顯現在值班日誌上的隻是寥寥數語,幾行枯幹的文字和一些數據。但是,盡管如此,那些值班日誌也寫得滿滿當當,飽滿得就像要脹裂的石榴。當我們一頁頁翻看下去,就看到了像樹葉一樣稠密的日月,看到了那些在110服務台前守望的警員的青春流逝的過程。那些花樣年華就在這守望中漸漸失去水分。盡管是終日在佛山市老百姓的日子裏巡視,在一地雞毛般的日常事物裏服務,但他們仍然樂此不疲。

在有力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同時,佛山110報警服務台把接受群眾求助,作為新形勢下公安部門拓寬為人民服務渠道、增強群眾觀念的一個重要舉措。民警們協同政府各職能部門和社會相關機構,積極投入到群眾的救助行動之中,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熱情為群眾排憂解難,拉近了警察與群眾的距離,加深了警民的魚水之情。佛山市民高興地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110。信手翻開110的接處警記錄,我們便可清楚地看到許多諸如此類的記載:佛山市鬆風路西二環44號有一位老伯哮喘病發,聖堂三巷6號有一名女子服農藥自殺;江灣路南苑酒家外有一名婦女突然分娩;高基街153號有一名男子不慎從三樓墜下等等,對於這些突發事件,110都及時地指揮各警種和各職能部門進行了妥善的處理,挽救了危難群眾的生命。1997年11月28日上午9時許,佛山市彩管廠發生廢氣中毒事件,10多名工人昏倒池中,一名職工向110緊急求援。110接到求援電話後,迅速指令巡警前往先期處理,同時通知醫院、消防、交警、治安、燃氣、勞動局、建委等部門,組織了多警種多部門的聯合救援行動,16名中毒人員經及時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1998年1月18日19時20分,從廣州開往梧州市興泰號客船在佛山市東平河段擱淺,佛山110報警服務台接報後,火速指揮公安、港監、交委、民政、醫療、當地政府等部門組成搶救隊伍,快速趕赴現場,迅速展開搶救行動。終於搶在客船沉沒之前,使船上的725名乘客和22名船員全部脫險。事後僅4個小時,全部乘客便改乘市政府緊急調度的大客車,安全地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