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3)

其二:群威群膽追擒歹徒鎮邪惡

——省城街頭又現見義勇為大場麵

記者陳鋼

麵對手持尖刀、喪心病狂的歹徒,一股英雄氣在幾名正直的漢子胸間,他們毫無畏懼迎上去,幾經奮力搏擊,終於將歹徒製服,扭送公安機關。這是6月15日在省城街頭出現的一幕。

6月15日下午6時許,在南三條市場,勞累了一天的19歲湖北女子小彭收拾好攤位,清點了錢款放進挎包,急匆匆地趕往她在任栗村的住處。此時,一雙邪惡的眼睛盯上了她,悄悄尾隨她上了路。小彭對此渾然不知。當她抵達住處開房門時,她的挎包被人猛地一拽脫了手。她回頭一看,一個男人搶了她的挎包正在逃竄。她大聲呼喊抓歹徒,並和聞訊出屋的母親一起向歹徒追去,兩人邊追邊喊。追到建安路時,正在路邊乘涼的任建華、任建秋等人毫不猶豫地加入到追擊歹徒的行列。歹徒慌不擇路,逃到了安四巷行安裏這條死胡同。當跑到盡頭時,見無路可逃,歹徒凶相畢露,轉身掏出了一把刀子,晃著對追來的任建華等人咆哮:你們少管閑事!啥叫閑事?任建華一邊嚴辭斥責,一邊抄起半截磚頭向歹徒擲了過去,一下子將歹徒砸倒在地。沒想到那家夥還挺強壯,迅速爬起來,又欲逃竄。此時,任建秋一個箭步衝上去,從背後死死抱住歹徒,任建華、任建誌同隨後趕來的三四名群眾一擁而上,將尖刀奪下,將其製服,押到了公安機關。

據初步審查,該歹徒姓邵,20多歲,東北人。其犯罪事實正在調查之中。

看了這兩條新聞,不禁聯想起有關生態環境的事情來,這兩年,經常有新聞說,某某湖泊,原來絕跡的什麼鳥又飛回來了;什麼地區,又發現了久違的動物。這些跡象說明,一些地方的自然環境得到了恢複,生態問題得到了控製。而石家莊市的這兩條新聞同樣具有這樣的性質,它說明我們曾經擁有的風和日麗的人際關係和燕趙兒女特有的嫉惡如仇義薄雲天的氣概又重新回來了,而這良好社會環境的形成都說明了一個原因:石家莊人的文明素質正在不斷提高!

許多年前,一個叫嚴複的曆史老人麵對風雨飄搖的舊中國,提出了治本論。他認為收大權,練軍實,通鐵道,興商務這些軍事、經濟上的改革,都是標而非本;而民質,也就是國民素質才是根本。倘若民眾素質不提高,即使再先進的政治製度移植到這樣的土壤裏也會淮桔為枳,異樣變味。因此,盡管嚴複老人的治本方略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但在今天,卻是正逢其時。當億萬民眾文明素質普遍提升的時候,正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之時。

采訪手記(24)

社區一詞,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騰尼斯提出。他在1887年出版的《社區與社會》一書中,最早使用了社區這個概念。騰尼斯認為,社區是指那些由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人們所組成的關係親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撫、富有人情味的社會團體。之後,西方社會學家又對社區提出各自的解釋,有人理解為社會團體,又有人理解為生活組織,也有人把它稱之為小社會等等。一般說來,社區是以一定的生產關係或社會關係、親緣關係為基礎組成的人群。它有一定的區域界限或具有一定的特點的行為規範和生活方式,它有著地緣、氣候、民情風俗,地方文化所浸潤感染的歸屬特征。它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社會實體,包含了社會有機體的最基本的內容,社會普遍存在的各類現象都可以在這裏找到證實。真正的社會概念還要求它應該具有相對完整的社會功能,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精神層麵的需求。社區概念是一個曆史範疇,它的範圍、功能、作用,內容都在不斷變化,尤其是作為工業化成果的城市社區,它的作用也因人們的社會化程度更高而變得十分重要。

在中國,社區是一個長期被人忽略的詞彙。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製下,人們的政治生活和社會活動都在所屬的企業或單位組織中進行,社區隻有寄宿或客居的功能,同時條塊分割的體製使得社區組織獲得的權利資源十分有限,人們自身利益的獲得和維護很少通過這一級組織來實現,因此,社區一直沒有完成人們的心理認同。加上諸多限製,社區嚴重發育不全,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等等更是無從談起。今天,由於經濟體製的轉換,社會生活呈現多元性發展,社會主體的社會性、自主性日益增強,更多的社會成員從以往的單位人向社會人轉化,越來越多的人回歸社區,於是,社區作用開始浮出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