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全國書市是對深圳圖書人的一個總考驗,同樣也是對深圳人文化素質的一次總考試。
深圳人愛書讀書的熱情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圳把文化沙漠的帽子遠遠地扔到了太平洋。
把書城辦成永不落幕的書市是現在深圳新華書店對深圳人的許諾。現在人們去書城,二樓、三樓、四樓全是書,全國每年出10萬種新書,書城就擁有8萬種,讀者想要工具書、科教書、文學作品,各分類書店琳琅滿目,BLMS係統隨時檢索書架上的書況,及時補貨、添貨。各家連鎖店的書也配送合理,讀者可以就近購書。在社會圖書網點——青年迷你書店、大觀書苑、朝花書店以及數以百計的圖書流動車和數不清的地攤的圍剿蠶食下,新華書店作為全國圖書發行的主渠道,以現代化的科技經營手段和管理手段占領和拓展著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地。
1997年,由深圳市文化局主持的深圳書城精神文明示範單位表彰暨文化旅遊景點項目論證會在深圳舉行,會上,就深圳書城在大文化觀念下的定位、策劃書城作為文化旅遊景點的新項目、書城的形象策劃、書城和文化旅遊景點在深圳兩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和承擔的責任,以及書城的未來發展方向和應該達到的目標進行了廣泛的論證。他們對書城的未來進行了設計,未來的書城,將是一個以圖書購物為重點,集文化傳播、娛樂休閑、景點瀏覽等多功能為一體,內容豐富、特色明顯、影響廣泛、名副其實的文化旅遊景點。
筆者在深圳市文明辦袁處長和現任新華書店總經理的陪同下來到書城,遊走在當年論證會所設計的未來裏。幾年前的設計現已得到了圓滿的落實,如今的書城已是深圳市傳播精神文明和先進文化的重要窗口。臨別時,新華書店負責人送了我兩本書,一看,原來是我多年前出版的書,因年代久遠,連我自己也失卻了。現在,他們幫我尋找到了自己的過去,讓我重溫了青蘋果的滋味,又讓我領略了書城的浩瀚和博大……
一支由老戰士組成的特種部隊出發了。
他們不顧年邁體弱,不怕勞累奔波,不計得失,不講報酬,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麵向社區,麵向人民群眾,麵對廣大青少年,如啼血杜鵑般完成最後的絕唱,成為當今先進文化和革命傳統的辛勤傳播者。
在大連沙河口區,有一個著名的老幹部關心下一代報告團,這個報告團的成員大部分由老紅軍、八路軍等老幹部組成。他們是沃林、王懷惠、郭耀堂、盧猛、皮起風、金道永、張立興、高玉寶、王子華、辛克、張久成、張雲曉、石岩、劉世廉、嶽維忠、張富國、修湘、段雲海、田惠民、李厚民、張毅、王撲玉共22名老同誌。
幾年來,這個報告團不僅足跡遍及沙河口,而且還遍及大連市,有的甚至走出大連在全國各地巡回演講,不管是從報告總場次講,還是個人報告場次講,這個報告團都有可能是全國之最。
這個報告團中,若論單打冠軍當數著名的戰士作家高玉寶。
戰士作家高玉寶,1927年4月6日出生在遼寧省瓦房店市閆店鄉孫家兩屯,隻念了一個多月的書就給地主放豬,9歲給日本鬼子當童工,15歲替父親當勞工,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6個月後入黨,在遼沈、平津、衡寶戰役中立過六次大功、兩次小功。
在行軍作戰中,高玉寶以畫圖代替文字寫出20萬字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高玉寶》。該書1955年出版後,在國內引起很大反響,在國外有12個國家和地區,用15種語言翻譯出版,在國內有7種民族文字出版發行,僅漢文就印了450多萬冊。《我要讀書》和《半夜雞叫》被編人我國中、小學生課本。其後,他又寫出長篇小說《春豔》、《我是一個兵》和《高玉寶續集》,並發表100多篇短篇小說、散文、報告文學作品。
高玉寶曆任戰士、通信員、文藝幹事、師職創作員、沈陽軍區創作室名譽主任等職。曾擔任第二屆團中央委員、中德友好協會理事,多次參加全軍、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大會,並參加第三屆世界青年代表大會、第四屆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他先後23次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95年4月29日,參加全國勞模大會,受到國家主席的接見;1998年11月29日,受到來大連視察工作的總理的親切接見。從1948年到1999年底,他共寫講稿65萬字,在部隊、學校、廠礦、機關等單位,為戰士、學生、工人作報告3656場,聽眾達到60餘萬人。
1989年1月13日《遼寧日報》刊登了一幅漫畫,畫麵上有一個八九歲的小女孩麵前放著一盆茶蛋,輟學的小女孩邊賣蛋,邊麵對40年前的高玉寶寫的一本書《我要讀書》掉眼淚。當高玉寶看到這幅漫畫時,他哭了,提筆寫道:看了此畫淚滿腮,我那童年別再來。無知無識怎建國,當以全心育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