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咱們這本書上三江了,現在排在第三,拜托大家抽出一分鍾時間投張三江票吧,隻要咱們團結起來一人一票就能衝到第一了,那樣的話咱們就能成為三江翰林,可以留在三江頁麵將近一個月呢,拜托大家了!
另外,關於更新的問題,請大家給風暴點時間,過幾天一定會每天定點按時更新的。
還有就是,風暴想和大家求點推薦票,都二十萬字了推薦還不到八千......
------------
通過這件事,讓柯子華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一名導演,無論做出任何決定,都要以電影作為出發點。
有的時候,堅持自己的觀點可以成就一個經典,而有時候呢,這樣的堅持未必就是對電影有益的。
過度堅持己見,而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那就是固執了。
世上沒有一個人,也沒有一種藝術形式,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而對一名導演來說,適合影片的,就是最好的。
影響一部電影的因素有很多,當多方意見參與到一部電影中時,也免不了產生糾紛。
由此,柯子華想到了《終結者2》,絕大多數觀眾一定不知道,在他們看到的結局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版本。
大導演卡梅隆的聲望和資曆都夠高了吧?
卡梅隆原本給電影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結局:那個注定要做領袖的男孩已經長大,並進入了參議院成為一名議員,他和母親薩拉也幸福地生活在新的世界,一個天網無法對人類發動戰爭的美好世界。
這本來是一個很符合套路的大團圓結局,但卻因為在點映的時候,聽到了現在觀眾不同的意見,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
所以公映時的結局就變成了:機器人T800在消滅T1000後自行毀滅了,主角坐在車上向遠方駛去,前路正像無邊無際的公路一樣迷茫。
所以,可以說《終結者2》最後的結局,並不是卡梅隆的創作,而是現場的觀眾們的集體創作。
當然一個好的導演,在有些時候也必須要有所堅持,《終結者2》的情況是導演迎合市場的例子。
這樣做雖然在票房上會有所保障,但難免會降低影片的藝術性。
比如吳雨森導演拍的《變臉》,當他提出要讓凱奇領養毒販的孩子的時候,就遭到了製片方各位大佬的一直反對。
他們的理由很充分,好萊塢的電影裏麵,動作電影就按他們的套路拍,他們認為在一部動作電影裏去表現人文情懷,是一種錯誤的理念。
對此吳導演就沒有妥協,他當時問那些在場的大佬們:“你們都是非常重視家庭觀念人,那麼我這麼拍,給小女孩一個全新的家,有什麼不好嗎?”
為了說服他們,吳導演還不嫌麻煩的拍了兩個版本,結果幾場點映下來,大家都一致表示喜歡吳導演設計的結局,而把那個硬邦邦的沒有人情味的結局,給批得一無是處。
將兩種情況對比之後,柯子華似乎抓住了重點:“隻要我能找到適合的嵌入點,也就能做到將動作和藝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
周四的下午,傑瑞的助理洛伊就帶著打印好的合同,找到了柯子華的家裏。
在詳細看過了合同的條款之後,柯子華十分滿意的對洛伊說:“洛伊,謝謝你親自趕到溫歌華,對這份合同我非常滿意,不過你知道我是個新手,所以有些事情還是要請教你的。”
洛伊的臉上,始終都掛著職業性的笑容,“柯先生,傑瑞交代過我了,如果你有什麼疑問盡管問好了,我會詳細的為你解答的,這也是我的職責。”
柯子華點點頭,問道:“我看到合同裏麵寫著,會給我準一線明星的待遇,對於這一點我還不是很了解,你能詳細給我說說具體的內容嗎?”
洛伊並沒有因為他還是個新手就敷衍他,事實上他從傑瑞的態度上就看出來了,傑瑞對他麵前這個比他要小十來歲的小夥子非常看重。
所以,他非常詳細的給柯子華解釋道:“準一線明星的待遇,其實是給那些已經有過至少一部優秀作品,並且在片中擔任主角的演員們的。”
“也就是說,他們要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而且也有自己固定的影迷群體。”
“具體的待遇呢,比方說當你到達好萊塢之後,我們會給你安排五星級酒店,當然隻是一類標準商務間,而一線明星則是商務套房或者總統套房。”
“如果你覺得不滿意,我們也可以在這方麵再做協商。”
柯子華對於住的地方向來都不怎麼挑剔,他反倒覺得一個人住套房太浪費了,也並不覺得不住套房有什麼大不了的,“洛伊,我對這個沒什麼特殊要求,這樣就挺好。其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