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彥啟動了第一顆圓珠,先是一聲悶響,然後是持續不斷的爆炸聲,這聲音短短幾秒就完成了由小到大由低沉到嘹亮的轉變。
大地顫動,黃彥控製著身軀,穩穩站在上麵。
數秒後,除了黃彥所站的圓心外,周圍出現了一圈圈裂縫,參差不齊。
黃彥召喚出一團風暴,打磨著裂縫的邊角,一個個奇特的物理結構被塑造。
黃彥製造出岩漿,將其倒入一部分裂縫中,然後在另外一遍放置冰水。緊接著開始在裂縫的周圍放置了五台充滿科幻的儀器,溫度隔絕儀,這是從一些保存完好的普通魔法塔中搜刮來的。
它們哥覺得不隻是溫度,還有一些其他的外界影響,如光波等,將這些東西經過過濾調整後再放入其中。
然後黃彥開始在空中修築魔法陣,理論上來說,物質的任何變化都會引起空間的變化,但以黃彥的境界,隻有當物質層麵的變化大到一定程度後,才能觀測到空間上的變化。而黃彥此時就是在製造特定的變化,使空間呈現特定的規律。
各種珍稀材料被用掉,即使是沒有接觸過外界,不能完全感受它們的珍貴的黃彥都感到一陣陣心疼,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這些材料都用在了必要的地方,用來挽救自己的生命。
魔法陣的複雜性遠遠超出黃彥之前布置過的所有魔法陣,幸好對於高級魔法師來說已經不存在什麼失誤了,在黃彥穩定的構建下,這魔法陣終於完成了。
魔法陣的主體遍布空間的每一處,構建極端的環境的同時又檢測著其中的物質變化,檢測出來的信息通過魔法網絡傳遞到最外麵鏈接的智能核心中,智能核心中的程序自動將其經過簡單的統計,然後呈現給黃彥。
而空間研究就是在這一組組數據中,構建出一個個公式理解空間的模型與概念。
對於大多數魔法師來說,沒有什麼是需要他們研究的,大奧術師們幾乎將所有的一切都給出了解釋,等待著魔法師們的隻有學習。
魔法師的學習和地球科學家的學習不同,魔法師每一個都必須是全才,他們不僅要精通所有的理論,並且都要其完美的表現出來,對於科學家來說,知道理論原理就可以了,但對於魔法師,必須親眼看見才行,否則不能完全理解。畢竟一個新事物是沒有地方任何舊事物與之相同的,如果有,它也不是新事物了。
所以沒有任何詞語能夠完全解釋它,隻有親自感受到,才能對其有真正的了解,就如對人類來說所能聽到的聲音是有限的,而人類完全無法想像超聲波次聲波是什麼聲音,所謂的了解隻是數據上的理解罷了,永遠不知道那真正是什麼感覺。而魔法師必須完全理解才能施展出來魔法,或者說魔法隻是另一種實驗手段罷了,也因此,所有沒有魔法師主持的魔法都隻能維持在高級魔法師的低等水平,這就是因為數據無法將施展出來的魔法與周圍的環境完全契合。
就如火焰輕易就會產生,而核爆隻有特定的物質在苛刻的條件下在苛刻的條件下才能爆炸,而魔法師的調節就是那苛刻的條件,如果隻有一塊鈾礦,隻會有基本的輻射,根本不會產生什麼爆炸。
通過這種手段,黃彥可以在數據的角度上構建空間的模型,但要真正“看到”空間,隻有大奧術師才能做到。因此空間造物隻有在大奧術師中才通用。讓黃彥使用空間造物的難度就如讓一個農民拿著說明書(有時甚至沒有)去將一個火箭射入太空,且不說他讀不讀得懂,讀懂需要多少時間,就算他完全懂了,成功率又有多高呢。這就是黃彥認為助手的答案太不靠譜的原因。
魔法陣建好後,智能水晶中就開始飛快的記錄著數據,黃彥略略讀取了幾萬組數據,與腦中的空間模型對照,然後便飛離了這裏,隻是讓智能核心繼續記錄著數據。
來到弗蘭德處,和他進行簡單的交流後,一堆數據被弗蘭德傳輸給了黃彥。黃彥一看,這是那怪物的基因數據,這段時間解析出的數據隻是那怪物基因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也是龐大得不可思議。
黃彥出塔,進入座艙,解析著,腦中同時解析著這些數據。
這些艦隊是帶黃彥繼續他之前的工作,沒有黃彥到場,那些智能們都進行著拖延工作,因為這樣對他們有益無害,若是黃彥在此期間除了什麼意外,那它們的資源就不用交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