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就算戳破了他的真實身份也不會讓天塌下來,最多就是他無法依靠美國公司的身份獲得特別優待而已。
這本來就是一次試探。
一次能否以外資身份空手套白狼的嚐試。
上鋪放著三個皮箱,兩個是小巧的隨身手提箱,還有一個是巨大的拖帶式行李箱,雖然最大最重,裏麵裝的東西卻最不值錢。
郭逸銘從自己的手提箱內取出一本黑皮記事本,關上皮箱,坐回自己的床鋪,倚靠在被蓋上,翻開記事本默默地翻閱。
“據大使館說,78年11月中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國家由階級鬥爭為綱,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大力解放思想。
今年一月一日,中美建交,大使館通報,歡迎所有的美國資本來華投資建廠。
而早在78年底,可口可樂已經與糧油進出口總公司簽訂了協議,在北京合資建廠,以補償貿易形式,由可口可樂提供設備、生產原料,由糧油出口總公司負責代售。
受此消息激勵,迄至今年3月初,到大使館詢問投資的華人華僑共有一百六十二人,美資公司也有十五家,不過最終成行的隻有二十八個公司及個人,而且絕大部分以商業銷售為主要目的,將中國當作下一個待開發的傾銷市場,真正具有技術含量的企業,一家也沒有!”
郭逸銘看著這些早已爛熟於胸的記錄,臉上慢慢浮現出笑容,這就是此行成功的依仗。
他前世並非出生於改革開放年代,對於這段改變中國未來的曆史性轉折,雖然在課本中是學習的重點,但紙上得來終究淺,隻有置身於大時代,親身體驗,甚至是親自出馬,試圖搏擊於浪巔,他才真正地對這個熱血激蕩的時代有了深刻的體會。
這,是一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
隻要上課時認真聽講的人,都知道國內的外資引進步伐經曆了八十年代的起步期,九十年代的發展期,直到兩千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才進入了高速爆發期,無數的外資企業,歐美、日資、韓資蜂擁而來。
早期的外資來華,打的是開發市場的主意,把此時的八億中國人當作最後一塊未開發的市場,所有的努力,都是試圖將外國商品賣到中國來,即便有些外資在國內開辦了合資企業,其目的也與其他外商並無不同。
他們的目標,始終是中國的零售市場,至於在中國開辦高科技企業簡直不可能。拋開歐美的高科技限製,他們也根本不相信,在他們眼中素質低下的中國工人,能夠造出和西方一樣高品質的產品!
這,就是我的機遇!
郭逸銘反複盤算,對於此行成功地把握也越來越大,此時的中國極其渴望與外部世界交流,對於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充滿期盼,哪怕是出於千斤市馬骨的思想,也不會讓他空跑一趟。
此行必將成功,他堅信不移!
即便他啟動資本微薄,一年多在美國奮力打拚,積攢下的全部身家還不到十萬美元,在投資巨大的科技領域猶如杯水車薪,幾乎是空手套白狼,但他仍然對此行抱有堅定信心。
隻要找到一個突破點!
他看著對麵床鋪上還在痛苦呻吟的霍克,心中暗暗祈禱他到時候別掉鏈子,這個前倒閉的二流計算機公司的二流銷售員,是他扯著虎皮做大旗的依據,隻有他擋在前麵,才會讓剛剛學著和世界接觸的國內官員相信,他們是一家實力雄厚的美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