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目標時要大膽想象,敢於夢想。但是,夢想的時候讓人熱血沸騰的目標,一旦進入行動階段就容易失去它那令人狂熱的魅力,因為,要實現它實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如何保持目標始終在眼前誘惑我們,在心裏激勵我們呢?有一個特別簡單甚至看起來傻得可愛的方法,那就是每天早晨或晚上把目標大聲喊10遍。注意是要大聲喊出來,而不是在心裏默念。如果是默念,你恐怕就要像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那樣做,他每天至少默念他的主要目標1000遍以上。
為什麼要喊呢?你一定會這樣問。首先,這就是自我暗示的力量。自我暗示,就是反複用強烈的語氣把想要達到的目標告訴自己。時間長了,它就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不用我們反複提醒和告誡,潛意識也會指導我們去追尋目標。心理學已經證實,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3萬倍以上。所以,把你的目標寫下來,每天大聲喊10遍,每天如此,堅持30天,甚至一直堅持到目標實現為止。試試吧,我個人就是這個方法的受益者。我感覺,在我堅持大聲喊出自己的目標一個星期後,大腦好像自動地記下了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實現起來也不像原來那麼難了,就好像大腦它在主動幫我想出更好的辦法和主意。
寫下目標,讓它隨處可見
為什麼一定要把目標寫下來呢?書寫的過程,不僅能強化大腦對目標的記憶,還能使我們的大腦進一步參與到對目標的深入思考、分析中,使目標不僅僅停留在想象階段,而是更加具體和清晰,這樣一來,大腦的記憶更深刻,也更利於我們去行動。
美國著名的商業大學哈佛大學,在1979年對應屆畢業生做了一個跟蹤調查。在調查中,他們詢問了所有的應屆畢業生,看有多少人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結果顯示,隻有3%的人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並且寫在了日記本上,他們把這些人列為第一組;另外有13%的人在腦子裏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但沒有寫在紙上,他們把這些人列為第二組;其餘84%的人都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他們的最遠想法隻是完成畢業典禮後先去度假放鬆一下,這些人被列為第三組。
10年後,哈佛大學又聯係到當初的那些畢業生,做了一次新的調查,結果發現第二組的人,也就是那些有人生目標但沒有寫在紙上的畢業生,他們每個人的平均年收入是第三組,也就是那84%沒有人生目標畢業生的兩倍。而第一組的人,即那3%把明確人生目標寫在日記本上的人,他們的年收入是第二組和第三組人的收入相加後的十倍。也就是說,如果那97%的人加起來一年掙一千萬美元,那麼這3%的人加起來的年收入超過了一個億。
那97%的畢業生看到這個結果後都大為吃驚,他們很後悔當初沒能花點時間來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很清楚地寫在日記本上。
哈佛大學的調查報告是一個特例,但足以表明一個規律:是否有明確的目標,與一個人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關係。在這個世界上,隻有3%的人有明確而清晰的人生目標,並時刻提醒著自己,所以他們可以在各個領域取得驚人的成就;另外有13%的人,有目標但有時清晰,有時模糊,有時記得,有時卻會忽略,所以他們的成功會超出平常人兩倍甚至幾倍;其他的84%的人,都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哪怕是模糊的,所以,這些人的一生總是勞累的,得過且過的,當然也就沒有太大的成就。
人的成功,需要持久的目標驅動。你可以多製作一些可以幫助自己想起目標的提示性物品,比如某個成功者的照片,一座成功後想買的房子圖片,自己理想生活狀況的描述等等。把這些提示性物品放在你生活的每個空間、每個角落。當你在自己的身上、家裏、工作的地方、甚至包括衛生間、每天刷牙洗臉的地方,都放上刺激自己成功的暗示性物品時,你的大腦就會不斷收到刺激的信號,從而幫助你時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們最好多花些錢買一個精致漂亮又質量好的“貴重”筆記本,這樣就不會把它當便宜貨亂丟了。然後在上麵清楚地記下你在五年之內想要實現的目標,並為之努力。
▲第二節 把意誌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我們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一個成語——“輕重緩急”四個字,就把我們做事情的道理和方法全都包含進去了。後來管理學中發明的“四象工作法”就是根據這四個字發展而來的——每天一定要首先去做“緊急而且重要的事”;其次是雖然不那麼重要可是緊急的事情;然後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最後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每天都做最重要的事情
有句諺語說得好: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確定最重要的是最重要的。成功的人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判斷出不同事物的相對重要程度。我們必須學會這一點,分清日常事務中,哪些是重要的並立即去做。
一位青年滿懷煩惱,他大學畢業後,曾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可是幾年下來,依然一事無成。他鬱悶地獨自去山中旅行,一天,他來到一個小山村,聽說村裏的學校裏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師,是遠近聞名的智者,於是他便去拜訪。
他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校內小屋裏讀書。智者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有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麵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內放了些柴火便燒了起來。可是壺太大,那捆柴燒完了,水也沒開。於是他又跑出去繼續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夠的柴火回來,那壺水已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了,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於柴火準備得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智者忽然問他:“如果實在找不到足夠的柴火,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智者微笑著說:“那就把壺裏的水倒掉一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