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弓如霹靂弦驚(1 / 2)

李靖牽著黑焰駒出了殷府,在門外翻身上馬,輕喝一聲:“走!”

黑焰駒聞聲而動,撒開四蹄在街心的馳道上奔行起來。

朝歌為大商都城,權貴官宦雲集。這些人出則乘車騎馬,謙讓躲避行人者有之,倚勢橫衝直撞者卻也不少,這便導致車馬衝撞踐踏路人的慘劇時有發生。兩年前,李靖親眼目睹了如此一樁慘劇,當即回府與父親李秉直深談一次。第二天,李秉直向當朝天子帝乙呈上一份奏書,內中詳述了規劃朝歌街道交通的方案。

帝乙覽奏後深以為然,當即依照奏書所提方案頒布法令,規定來往行人一律隻在街道的右側行走,而且在路上劃分出馳道和步道,馳道過車馬,步道供步行,並安排專人巡視,維護交通。如此一來,朝歌的交通情況大為改觀,帝乙大悅之下一方麵重賞獻上良策的李秉直,另一方麵開始將此法向天下各地推廣。

雖是在馳道之上,李靖卻也控製著黑焰駒的速度,不許它全力奔馳。見黑焰駒似乎頗不爽利地哼哼唧唧,李靖伸手在它的頸側輕輕拍了一拍,笑道:“不要著急,等下我帶你出城,保管讓你痛痛快快地馳騁一回。”

李靖一路策馬小跑,穿過幾條街道,到了朝歌城的西南角上。殷家經營的“煉鋒號”便坐落在此處。“煉鋒號”占地足有五裏方圓,因其供應著大商軍械,份屬軍事重地,因此周圍砌有堅厚高牆,儼然是一座小型城堡。

在“煉鋒號”的大門前,守門的殷家家兵都認識李靖,紛紛恭敬施禮,喚了一聲:“靖少爺!”

李靖揮手示意眾人免禮,也未下馬,徑直入門。到裏麵沿著一條可容四輛大車並行的寬道往裏走了裏許,前方出現一座寬敞高大的廳堂。他在門外下馬,低聲在黑焰駒耳邊囑咐幾句,也不用將韁繩拴上,黑焰駒乖乖地站在門旁等候。

此時廳內之人已經看到李靖前來,緊走幾步到門前來迎,施禮道:“老奴殷祿見過靖少爺。”

這殷祿五十來歲年紀,從少年時便跟隨殷仲達,因為人忠義又精明多智,素來最受殷仲達信重,“煉鋒號”的日常事務便由他來打理。

李靖笑道:“祿叔不必多禮。”

殷祿將李靖讓進廳堂,請李靖在上首坐了,又親自奉上茶點,才賠笑問道:“靖少爺今日來‘煉鋒號’可是有事?”

李靖答道:“殷伯父說辰月大師剛剛製成一張‘刺犀弓’,恰好我有事需用一張良弓,伯父便將此弓贈我,又叫我自己來取。”

“原來如此,”殷祿點頭,又道,“靖少爺請稍候片刻,老奴這便去將那‘刺犀弓’取來。”說罷起步轉過廳堂正麵的屏風,趕往後麵的庫房。

李靖便在廳上一麵品茶一麵等候。

不一會兒,殷祿領著兩個青年漢子從屏風後轉出,那兩人手中各自捧了一個大托盤。一個托盤上平放著一張造型古拙無華的短弓,另一個托盤上則放了一個箭袋,袋口露著數十支黑莖白羽長箭的箭尾。

“靖少爺,這便是由辰月大師親手製作的‘刺犀弓’了。據大師說,這張弓是他平生所造最出色的一件作品。”殷祿親手取了那張短弓,雙手捧著呈到李靖麵前。

李靖從座位上站起,伸左手將弓接過。入手隻覺沉甸甸的,足有三十來斤的分量。他低頭細看這張短弓,兩端間距二尺四寸,紫紅色的弓背雖為金屬質地,觸手卻生溫熱之感,半透明的弓弦比尾指略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