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澤國的大軍已經過了公認的邊境,來到了草原上,那紫導國也隻能是派軍隊出來了,近一半的軍隊,本來是駐守在草原邊上的,此時也開進了草原。
可以說,兩國已經是正式宣戰了,這令整個國際形勢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很多國家都沒有想到,澤國居然會向紫導國挑戰。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令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朱卉居然寫了一首新歌出來,而且他還現場直播,彈唱給了全國所有的人聽,同樣也彈唱給了澤國的人聽。
吉他聲響起,聲音顯得那麼的荒涼,好似毫無生機可言,但卻又帶著一點呼吸,似乎有什麼正在逆境中掙紮著,努力著,堅持著,那一點呼吸,好似並不想就此放棄,他求生的**是那麼的強烈……
“陰暗潮濕的洞穴,是我溫暖的家。
腐爛的枯葉,是朽木重生的營養。
不要說我在爬來爬去,我隻是在散步。
我是蠍子,我是一隻蠍子,獨來獨往的尋找著同伴,你在哪?
不要說我陰冷,不要說我冷漠,我隻是習慣了,習慣了孤僻。
我是一隻蠍子,一隻小小的蠍子,我沒有遠大的誌向,但要成為那高傲的蠍子。”
這首歌的名字叫《習慣》,雖然歌詞不多,但給人的感覺,卻是那麼的強烈。
歌中的蠍子,簡直是所有人的化身,形形色色的人,各種各樣的人,都如同這隻蠍子一樣的在生活,要說是掙紮,也可以,要說是悠閑也可以,人生其實就如同這麼一隻蠍子一樣。
人時常會孤獨,也時常會遇到各種麻煩與壓力,也有著各種的無助,但隻要能堅持下去,能夠堅強,那一切就不是什麼問題。
每個人都要像那蠍子一樣,要做一個高傲的人,這就是朱卉所要表達的。
當然,朱卉同樣也表達了另一個想法,那就是和平,要追求和平,戰爭會令人們受到磨難與痛苦,會帶給人們荒涼與貧瘠,那是不可取的。
如果戰爭真的爆發了,受難的還是人們,到時候,人們就不能悠閑的生活,甚至在生活中連掙紮的權力都沒有了,留下的可能隻是一點求生的**而已。
朱卉呼籲和平,這是他在大屏山上,那夜看到的那隻月光下的蠍子,得到的啟發,當時他感覺那隻蠍子,像一個俠客一樣站在風中,站在月光之下,俠客不為別的,隻為能維護那和平,在和平之下,他可以獨來獨往,他可以尋找同伴,他可以高傲……
朱卉的歌,一下子讓雙方的局勢緩和了下來,雙方的軍隊好似也並不想打仗,朱卉的歌讓所有的人都意識到,戰爭是殘酷的,是恐怖的,是不能有的。
即使條件再怎麼艱苦,哪怕是在思想上再怎麼的無奈,也不能放棄和平,隻有在和平下,一切才有希望。
孤獨,那是怎樣的一種淒涼,動亂的年代,尤其會顯得更加的淒涼,和平是每一個人脫離孤獨的基礎。
朱卉決定趕往前線,他甚至打算在花海鎮來一場演出,隻要有這個可能,他知道他的歌詞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大,這是他內心的感受,他要用他的歌,近距離的去感化那些士兵,近距離的去感化軍隊中的每一個人,人人都不想打仗,不想讓戰爭爆發,隻有當權者才可能不會這麼想。
當權者想爆發戰爭,無非一個是**作怪,一個是被逼無奈。
朱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感化那當權者,他隻是覺得,自己要用自己的歌,去感化更多的人,因為他已經看到了自己的歌感化的效果了。
朱卉要去前線,家族城起先是不同意的,打仗是軍隊的事,朱卉隻不過是家族城的一個護衛隊的隊長,而且還不是軍隊係統裏的,這顯然是不合規矩的,再者,朱卉也是一個人才,家族城不想冒失去這麼一個人才的風險,畢竟那是前線。
盡管家族城不同意,但朱卉還是堅持要去,最後,在朱卉的堅持之下,再加上朱卉的歌確實能感化他人的情況下,家族城最後還是同意了,並且讓朱卉帶著黑衣隊一起去。
留守的黑衣隊大多數成員都跟隨著朱卉前往了前線,他們的主要的任務是保護朱卉,其實是為了讓朱卉行動更方便點,除了黑衣隊的成員,另外還有一個人,也堅持要跟著一起去,她就是趙金丹。
趙金丹跟去的理由就一個,朱卉的目的是要去前線演出,那她就要去幫忙,光朱卉一個人可不行。
前線是危險的地方,朱卉根本就不同意趙金丹跟去,但奇怪的是,家族城卻同意了,而且這還是同意朱卉去前線的條件之一。
顯然,趙金丹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應該是家族城中,某一個重要家族的成員,難道是趙家?朱卉雖然有這樣想了一下,但也沒有多想,他此刻想法全在趕往前線上。
趙金丹跟去之後,黑衣隊又多了個保護趙金丹的任務,當然,之前在草原上找尋劉虹彬與李彬下落的任務,黑衣隊仍舊在執行之中。
戰爭不能就這麼爆發了,朱卉就是這麼想的,這關係到了每一個人,也包括了他的父母親朋,戰爭要是真爆發了,他們平靜的生活就不會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