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趙旭東失蹤(1)(1 / 2)

孟少輝仔細斟酌了杜平的口供,發現其中的確存在著許多問題,當然,並非杜平的口供有問題,孟少輝還是比較相信杜平口供的真實性,他所察覺到的問題都集中在隱藏在幕後的真凶的身上。

其一,第一個聯係杜平的人,孟少輝將其身份暫定為嫌疑人A某,A某通過QQ聯係上了杜平,這個首要的前提就是他認識杜平。而他之所以能讓杜平乖乖服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居然知道陳海濤當晚遇害的情景,如果杜平沒有撒謊的話,那麼陳海濤遇害的當晚,山頂上應該有三個人,分別是陳海濤、杜平和凶手,而凶手在事前又非常清楚陳海濤和杜平當晚相約山頂的事,所以他就先下手殺了陳海濤,然後再趁杜平上前查看情況的時候打暈杜平,利用山上天時地利的優勢,把一切嫁禍給杜平。之前因為陳海濤的死,調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這或許就是案件至今未破的原因,其實凶手的目標似乎不止陳海濤一個人,杜平也是他的目標,所以要滿足成為凶手的條件,就必須是和陳海濤以及杜平都有仇的人。

其二,A某既然能說出陳海濤遇害當晚的情景,那也就是說他當晚很可能就在案發現場。陳海濤遇害的地點位於山上最為偏僻的一個角落,再加上案發深夜,相信應該不可能是爬山的路人,也就是說,A某極有可能就是當晚殺了陳海濤,打暈杜平的真正凶手,可是A某會是誰呢?他又和陳海濤以及杜平是什麼關係?為什麼要殺了陳海濤,又嫁禍杜平呢?而這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既然A某當時已經成功地把殺害陳海濤的罪名嫁禍給了杜平,為什麼不乘杜平昏倒的時候報警,或者在事後報警,而是一直等到幾年後才聯係杜平,並以此為要挾呢?難道是想杜平為自己做事?那不就等於是說A某在幾年前就想要利用杜平?如果假設成立,那麼A某會是幾起連環凶案的幕後真凶嗎?可是他殺李健等人的動機呢?

其三,除了嫌疑人A某外,還有一個給杜平下達指示的人,孟少輝將這名嫌疑人暫定為B某,A某和B某到底是什麼關係?為什麼A某不直接對杜平下達指示,反而要通過B某呢?B某在案件中又扮演著什麼角色呢?如果A某是當年殺害陳海濤的凶手,那麼B某呢?他是否也參與了殺害陳海濤的案件呢?

其四,B某在幾起連環凶案中直接和杜平聯係,但奇怪的是他卻不認識杜平,如果他和A某是共犯,A某為什麼連杜平的樣貌都沒告訴B某呢?難道B某和杜平一樣,都是A某計劃中的一枚棋子,所有的一切都是A某做的?如果是,那麼B某又有什麼把柄被A某攥在了手裏呢?他的真實身份又是誰?

最後,也是通過杜平的口供得到的最重要的一個情況,幾起連環凶案都是由金蠶引起的,幾名遇害人都死於金蠶之下,而當年研究金蠶的陳海濤又死於非命,案件至今未破,原本以為是陳海濤在死後將金蠶的資料交給了某人,而這個人在研究成功了金蠶後,回來替陳海濤報複,但是從杜平的口供來看,就連陳海濤都沒有金蠶的全部研究資料,那麼也就是說他不可能把研究資料交給任何人,之前李健等人認為是陳海濤故意藏起資料這一點完全不成立,那麼到底是誰把金蠶複製了出來並用以殺人呢?從目前來看,A某和B某都有可能,可是他們手中的金蠶是從何而來?

淩亂的問題讓孟少輝一時間也無法整理出頭緒,但他感覺自己離真相已經非常接近了,隻是還有一層迷霧隔在他和真相之間,隻要能夠衝破這層迷霧,那麼真相就近在咫尺。

可就在此時,一個意外的消息傳來,趙旭東失蹤了。原本偵查員一直暗中跟蹤趙旭東,到了一家大型商場,由於這間商場正在搞促銷優惠活動,人群秩序混亂,趙旭東在其中一間店鋪內買了兩件衣服後,就消失在了人群中,偵查員在各個出入口都沒有看見他的蹤影。

趙旭東的真實身份是陳海濤和張桂蘭的兒子,而他在此時突然失蹤,又是因為何種原因呢?他一直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意欲何為?他又在案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