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林因兵力捉襟見肘,暫時停息了掃蕩,卻也沒閑下來,召集軍官開會反省,讓他們回顧近期的敗仗,檢查自己表現,總結經驗教訓。軍官們雖然個個愁眉鎖眼,但檢查自己行為時,在長官麵前,沒有一個推卸責任。伊林也沒有指責任何一個人,因為多次敗仗,都是他在場直接指揮的。

在談到南口村收糧失利一事上,軍需官在談前後經過時,還講了一個小插曲,這就是江海龍過河。他說江海龍水裏功夫非常了得,比他這個學校裏的自由泳冠軍還厲害。這個插曲,立刻引起了伊林的注意,他問道,江海龍怎麼厲害?軍需官說,我們下河時,我還在他前麵,一到水裏,不見了他的影,我快到對岸時,他竟在我前麵從水裏冒了出來,原來他是泅水過的河,又安全又快。伊林繼續問,河有多少寬?軍需官回答,差不多有70米。軍官們聽了,臉上都露出驚異之色。

一絲記憶浮在伊林的腦中。

伊林記得,他曾在指揮部看到過一份協查通報,反映烏龍港日艇遭中國船民襲擊的事。通報上說到船民偷運糧食被緝獲,船民乘我不備,打死打傷我士兵各一人,後跳江逃走。通報要求沿江軍警務必搜查此船民,活要抓人,死要見屍。通報上描述船民的年齡不超過30歲,身強體壯,會拳腳,水上有功夫,他泅水離開,否則不可能在水麵上逃脫。江口鎮離烏龍港較遠,因此指揮部未將通報轉給伊林,伊林也是隨意看看那份過時的通報,當時也沒放在心上。現在,軍需官說到江海龍有水上功夫,伊林有心了,就把江海龍拿來與通報上說的船民對照。江海龍身強力壯,不過30歲,會拳腳,與中山一郎比武就是最好的證明,他會泅水,與通報上說的沒有差別。那船民運糧販糧,與江海龍開商行收糧是一回事,而且他運糧也是船來船往。

伊林覺得江海龍很像那船民。

伊林回憶江海龍來江口鎮的時間,確認是在那通報之後。伊林又開始細細回想江海龍的所作所為。江海龍剛來江口時,請他喝酒,他用刀威脅對方,對方竟然毫無懼色,沒有過人的膽量或是有大誌的人,哪是絕對做不到的。江海龍做事出格,與一般的中國商人有很大的不同。從江海龍開商行到當鎮長再到現在,除了請他吃飯喝酒外,細細想來,沒做成功過一件真正於大日本皇軍有利的事,就說南口村的400多擔糧食,雖然是在江海龍的調遣下送來的,還不是給新四軍連本帶利全拿走了,江海龍有沒有在裏麵做文章,欲擒故縱,還是問號。自從江海龍到鎮上後,他們沒運出過一船糧棉,每次都是情報泄露,對手有了充分準備。伊林又想起江海龍那次與中山一郎一起去東海村,至今還為自己的馬虎大意後悔!原來,他在帶隊去支援中山一郎的半路上,看到了翻倒在溝裏的摩托車,發現了中山一郎和機槍手的屍體,也發現了受傷躺在水裏的江海龍。他當時就心起疑惑,他們已逃出了伏擊點,中山一郎也沒中彈,怎麼會在這裏翻車死亡?他清楚,江海龍與中山一郎是冤家對頭!但當時戰事緊迫,在安排人將屍體和江海龍送回去後,他帶隊趕往東海村。事後,他又被召去指揮部報告戰況,接受新任務,待他有空來分析研究東海村這場戰鬥時,中山一郎和其他死亡士兵的屍體已被火化,他想檢查檢查他們身上傷口的機會也沒有了。他找衛生兵了解江海龍的傷情,衛生兵說得有鼻子有眼,他問有沒有檢查中山一郎和機槍手的傷口,衛生兵張口結舌。伊林也無法怪罪衛生兵,對戰死的人,沒有規定非要檢查他們的傷口不可,長官沒有布置,衛生兵就按照常規處理,該埋則埋,該燒則燒,戰爭時期打仗與平時刑事偵查是兩回事。麵對中山一郎的那包骨灰,伊林隻有暗暗責怪自己大意了!

伊林也知道新四軍在重要城鎮建地下交通站的事,但偵查破獲他們,不是他的職責,因此他的心就沒有用在那裏。從棉船被奪走一直到以後的一係列失利事件,他一直覺得,鎮上有新四軍的內應,否則,對手不可能會那麼順利得手。那麼,江海龍是不是就是新四軍地下交通站的人?就是中國人崇尚的鑽進鐵扇公主肚皮裏的孫悟空?伊林真想讓那汽艇上見過跳船人的士兵來看一看,那就立刻明白了。可是,現在做到這一點不容易了,部隊係統不一,經常調防,戰局緊張,時有死傷,現在到哪裏去找,時間也容不得你去找?伊林想著想著,胸口和背脊上冒出一行行冷汗,他覺得自己應該做出判斷,否則苦海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