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手的保護用具(1 / 2)

據安全監察部門統計,在勞動安全事故中,手部受傷所占比例最高。因此在進行某些作業時,為避免職業傷害,使用防護手套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各種防護手套

一、防振手套

1.振動的基本概念及行業分布物體沿著一定的路徑經平衡位置的往複運動叫振動,表示其物理特性的參數有:

振動頻年指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單位為赫茲。一般認為,人體能感受的振動頻率1~1000赫茲,有致病影響的頻率大致在30~300赫茲。

振幅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單位為毫米。

加速度物體運動時,時間對速度的變化率叫加速度,單位為米/秒。

除了上麵提到的三個物理量外,還有位移、速度等,但在衛生學方麵有意義的物理量是加速度和頻率。

在實際工作中接觸到職業性振動影響的工種和人數甚多,主要見於使用風動工具、振動性電動工具(風錘、打樁機、風鑽、電錘、鏈鋸)和操作高速旋轉機械(砂輪機、鑽孔機、旋齒機)的各種行業。

2.振動對人體危害及衛生標準

作業人員長期接觸較強振動後,可患局部或全身振動病。局部振動病主要是由振動性工具的局部振動所致。臨床表現以雷諾現象為主,往往伴有神經肌肉損害以及骨和關節的改變。全身性振動病的慢性作用尚未搞清,但急性作用通過試驗可以知道。當人受到3~10重力加速度的強烈振動後,會發生胃腸道出血,並持續數天之久。在不太強烈的振動下,某些器官和係統出現某些功能性改變。動物試驗表明,作用於貓、大鼠類體部的加速度達到10~150時可造成肺泡、膀胱,腸出血並致死。國外資料介紹,頻率為8~300赫的振動對人體的局部影響較大,2~100赫的振動對全身影響較大。目前,有關振動的衛生標準,我國還未製訂。國際標準化組織1970和美國等國家也隻規定了手腕係。

3.防振手套構造和減振原理

使用防振手套的目的在於將來自工具、機械設備的振動衰減,以免手部受到較強振動。

防振手套種類有2指、3指、5指形等,其構造有兩種:一種是在帆布手套的掌心部位貼附一層減振橡膠製成。減振橡膠的表麵上有許多富有彈性的柱狀小管,這些小管能彈性變形吸收振動能量;另一種是在橡膠層中設置有封閉小氣室,這些氣室可彈性變形、壓縮來吸收振動能量,起減振作用。此種構造的防振手套可將振動加速度減小幾十倍,抗振效果優於前一種。

4.防振手套減振性及檢驗

作用於防振手套的振動加速度與經防振手套衰減後作用於人手部的加速度之比,叫減振係數,其值越大,則手套的減振性越好。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應用方便,常用減振級來表示手套的減振性好與劣。

測定方向與受檢手套的試料方向垂直。振動波形和加速度:利用加速度有效值為38,頻率63、125、250赫茲的正弦波試驗。加壓力人工手對試料靜態加力25±2.5牛頓。

二、絕緣手套

絕緣手套適合電力工業及各工礦企業電工操作和維修高低壓電力設備時使用,以避免電擊傷害。

1.絕緣手套種類

絕緣手套有橡膠和乳膠手套,規格有7.5千伏和1千伏、17千伏3種。7.5千伏橡膠絕緣手套的麵厚度1.8±0.3毫米,呈五指形,用絕緣橡製成。這種手套的最高試驗電壓10千伏,但根據國家標準,在電壓超過7.5千伏時,不能作為輔助安全防護用具使用,不能接觸有電設備。在7.5千伏以下電壓區作業時,可作為基本防護用具。即戴手套後,手可以接觸7.5千伏以下的有電設備。1千伏橡膠手套麵厚1毫米,呈五指狀在1000伏以下電壓區內作輔助安全防護用具,在250伏以下時可作基本防護用具,但在交流電壓超過1000伏的區域內,則禁止使用。17千伏手套麵厚-度2.3毫米,可用於交流電壓小於17千伏,直流電壓小於25.55千伏的作業場所。1千伏、7.5千伏手套也可用於直流電壓小於1千伏和11千伏的作業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