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矯形(五)(1 / 3)

【治療】

1.非手術治療本病非手術治療無效,隻能通過手術矯治來改善臨床症狀和體征。

2.手術治療目前所使用的外展截骨術,雖不能獲得絕對滿意,但在步態和髖外展方麵有很大的改善,多數患者和家屬還是滿意的。髖內翻跛行多為外展肌鬆弛所致。外展截骨的目的是恢複外展肌功能,進而穩定髖關節以改善步態。截骨術術式很多,但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即截骨後要使局部的剪應力變成生理性壓縮應力。一般認為頸幹角小於100度是其適應證。矯治年齡越早越好,必要時可二次矯治。

(1)Tachdjian外展截骨術:切口自大轉子頂點向下沿股骨幹走行,長10~12cm。分離筋膜,切開肌肉、骨膜,將大轉子至小轉子以下骨骼顯露。楔形截骨,以能恢複頸幹角或稍大為宜。自股骨大轉子向小轉子方向釘入兩根平行的骨圓針,將截骨麵對合,用外固定器將4根骨圓針固定。逐層縫合切口,髖“人”字形石膏固定2個月。拆除石膏後攝片檢查截骨愈合情況,截骨處愈合後先臥床活動1個月,再負重練習行走。

(2)Amstutz外展截骨術:入路同上,在大轉子下方做“Z”形截骨,截骨遠端做成一長而尖的骨榫,截骨近端從大轉子沿股骨頸縱軸方向做一榫槽,用斯氏針插入大轉子,控製近端使之內收。如有困難可作周圍軟組織鬆解、剝離,或切斷內收肌。外展遠端將骨榫插入近端骨槽,嵌插穩定,攝片證明位置達到矯正要求,縫合皮下組織和皮膚。術後處理同外展截骨術。

3.藥物治療術後可予以活血祛瘀,清熱解毒之劑,內服活血止痛湯加蒲公英、地丁、連翹等;西藥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除去外固定後可配合中藥熏洗,或藥物按摩,使筋肉舒展關節功能恢複。

4.康複治療術後固定期間,應注意股四頭肌等收縮練習;去除外固定後,應在床上加強髖關節的功能活動,特別是外展功能鍛煉,骨性愈合後,開始下床負重活動。

【療效評定標準】

優:步態正常,跛行消失或不明顯,單腿跳躍有力;頸幹角加大45度以上,或接近健側,HE角<25度,ATD值接近正常;髖關節無畸形,伸屈功能正常,外展無明顯受限。

良:步態明顯改善,跛行明顯改善,能單腿跳躍;頸幹角加大35度~45度,HE角<35度,ATD值較小;髖關節無畸形,伸屈正常,但外展稍差。

可:步態尚可,仍有跛行,不能單腿跳躍;頸幹角加大<35度,HE角>45度,ATD值明顯縮小;髖關節輕度畸形伸屈尚好,外展受限明顯,需再次外展截骨或施行患肢延長。

差:臨床症狀及體征改變不明顯或無改善或有手術並發症;髖關節明顯畸形並功能受限。

十三、膝內翻

【定義】

膝內翻是下肢伸直時,膝關節遠端向內側偏斜,致膝部凸向外側,患者多為兩側對稱發生,又稱“O”形腿、弓形腿。主要由於脛骨變形,有時也累及股骨。

【診斷依據】

1.病史多為緩慢發病,呈慢性病程。

2.症狀和體征①患肢可有疼痛,負重行走時顯著加重。②患膝關節可有腫脹,活動後可加重。③患膝關節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④患膝關節周圍可有壓痛。⑤行走呈蹣跚步態,足趾朝內,單側畸形則跛行。⑥患膝內翻畸形,雙下肢站立伸直,兩踝互碰,兩膝分離,兩膝間距離表示內翻程度。⑦畸形多在小腿,可發生在脛骨上部或下部,以下2/3多見,往往伴有前弓和內旋。

3.特殊檢查可行膝關節側方應力試驗,了解外側副韌帶鬆弛情況。

4.輔助檢查常規應給予前後位與側位X線攝片,包括股骨下段及脛骨全長,觀察骨骺、骨質情況,測量畸形角度。

【證候分類】

根據病因、病史可分為以下三類。

1.先天性膝內翻為胚胎發育障礙所致,同時可有膝屈曲、過伸畸形等。

2.原因不明的膝內翻常發生於生長旺盛時期,如2~5歲的幼兒,11~13歲第二生長旺盛期可出現膝內翻,可能與直立行走、負重、活動量增加有關,但內翻畸形一般不嚴重。

3.繼發性膝內翻臨床較多見,可由外傷或疾病等多種原因造成,如佝僂病、兒童膝關節骨骺損傷、膝部骨髓炎、膝關節結核等。

【治療】

1.非手術治療①適應證:5歲以下兒童。②操作方法:3歲以下幼兒一般不需治療,可在發育中自行矯正,須避免盤腿席地而坐或屈膝正坐,為防止內側的足韌帶長期牽引受損,可用足弓支持墊或矯形鞋。對於5歲左右患兒,主要畸形在脛腓骨者,可行手法折骨,手法折斷脛、腓骨後,糾正畸形,管形石膏外固定。注意手法不可粗暴。

2.手術治療

(1)去旋轉截骨術(“Z”字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脛骨內翻合並內旋畸形者。②操作方法:用骨鑽在脛骨前麵行“Z”形鑽孔,用骨刀沿鑽孔線切斷脛骨,在脛骨前麵皮質行楔形截骨用於矯正內翻畸形,行矩形截骨用於矯正內旋畸形。術中如腓骨影響畸形矯正,予以切斷。術後石膏固定4~6周。

(2)弧形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骺板不正常及脛骨內側出現小的骨贅者。②操作方法:在平行於脛骨平台關節麵、距關節麵約1cm處從外側打入1枚克氏針,在截骨麵遠端置入第2枚克氏針,兩針的夾角即為需要矯正的角度。於脛骨結節遠端兩側凸向近側行弧形截骨,同時切斷腓骨以利於矯形。外翻截骨遠端脛骨,使其內移,至兩枚克氏針平行即達到合適的矯正角度。術後石膏固定4周。

(3)脛骨近端外翻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內翻伴有內旋畸形,內側骺板明顯肥大,出現大的骨贅,脛骨內側皮質變短者。②操作方法:在下肢中立位平行膝關節,於脛骨結節深麵2cm處打入1枚克氏針,外旋患足15度,平行於踝關節,在脛骨中段打入第2枚克氏針,兩針的垂直平麵角度即為需要矯正的角度。顯露並截斷腓骨,楔形截斷脛骨,使患膝及踝關節平行重新對線,消除內旋,從外側取出楔形骨塊置於內側,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後6~8周去除外固定支架。

(4)骨骺-骺端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內翻畸形進行性加重,並可能發生骨骺自發閉合者。②操作方法:首先截斷腓骨。使用骨刀經脛骨內側骺板截骨,切除所有骨贅,從外向內、自前向後完成截骨,輕輕撐開截骨麵,抬高脛骨內側平台,截取脛骨外側骺端楔形骨塊或腓骨置於內側骺板下,交叉骨圓針固定。術中避免損傷後側的血管、神經。術後石膏固定6~8周。

(5)經骨骺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內翻畸形進行性加重,並可能發生骨骺自發閉合者。②操作方法:使用骨刀於脛骨近端骨骺初級骨化中心下骺軟骨處做一環行切口,在關節麵和骨骺近端骨骺穿支血管網中點做切口,在骨骺初級骨化中心內側麵截骨,於平行內側關節麵截骨,達前交叉韌帶脛骨附著點下方,抬高內側平台,下方植骨。術後石膏固定6~8周。

(6)脛骨楔形截骨術:①適應證:10歲以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者。②操作方法:包括脛骨外側閉合楔形截骨術和脛骨內側開放楔形截骨術。理想的截骨部位應在脛骨結節近端的鬆質骨處。內側開放截骨術在此部位截骨還可緊縮鬆弛的內側副韌帶。

3.藥物治療

(1)中藥治療。

內服藥:初期內服活血消腫止痛湯藥,如活血靈、活血疏肝湯加牛膝、木瓜以及中成藥三七接骨丸;繼服養血通絡止痛中藥,如養血消痛丸;後期內服舒筋活絡,滋補肝腎之品,如加味益氣丸、六味地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