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軟組織損傷(一)(1 / 3)

一、肩關節周圍炎

【定義】

肩關節周圍炎(肩周炎),又稱凍結肩、粘連性肩關節炎、五十肩等。由氣滯血凝而得名,且多因肩部感受風寒而引致,故亦稱為漏肩風。是由於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而引起的肩關節疼痛和功能障礙,《三因方》曰:“三氣侵入經絡”,“在骨重而不舉,在脈則血凝不流,在筋則屈而不伸,在肉則不仁,在皮則寒,逢寒則急”。本病多因老年體弱,肝腎不足,氣血虛虧或大病之後,氣血虛損,營衛不和,筋脈失養,骨憊懈惰,複感風寒濕邪,外邪蘊入經絡,阻滯經絡致肌肉枯萎、肢體疼痛,活動不利;或因過力勞傷,或閃筋之後氣滯血凝,血不榮筋,關節拘緊;或氣滯,導致肝氣鬱結,筋脈失養。多由無菌性炎症引起。

【診斷依據】

1.病史發病緩慢,多數無外傷因素;發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組織學可見肩周圍肌肉、筋膜、關節囊無菌性炎性改變,現代醫學稱之為肩關節周圍炎。

2.症狀和體征

(1)肩關節疼痛,夜間明顯,影響睡眠並向附近放射,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

(2)肱二頭肌在增加張力的位置可引出疼痛和壓痛,三角肌與岡上、下肌可出現萎縮。

3.特殊檢查肩關節外展、外旋、後伸試驗陽性。

4.輔助檢查X線片可見肱骨頭骨質疏鬆。

【鑒別診斷】

(1)頸椎病:也有肩部疼痛,但同時伴有頸部疼痛及上肢放射痛、麻木或四肢無力等症狀。肩部無明顯壓痛點,肩關節活動度一般不受限製。

(2)頸背部筋膜炎:疼痛範圍廣泛,除肩部外還涉及頸背部。壓痛點多在肩胛骨的內側緣以及與之相對應的上胸段棘突邊緣處。肩關節活動不受限製。

(3)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少年,疼痛常波及其他多個大關節,具有對稱性、遊走性等特點。疼痛程度與活動關係不大,甚至靜止時疼痛更重。無明顯的關節活動障礙。嚴重者局部可有紅腫、結節或瘀斑。

(4)肩袖損傷:多伴有明顯的外傷史。疼痛可向三角肌止點處放散。壓痛點局限在大結節處。活動障礙主要表現在外展受限。在主動外展60度~120度之間出現疼痛弧。被動外展時無明顯疼痛及障礙。

(5)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疼痛局限在肩前部,僅在結節間溝處壓痛。抗阻力做肩關節前屈及肘關節屈曲時誘發疼痛加重。

【證候分類】

1.中醫辨證分類

(1)氣虛型:多見於老年患者或久病之後,發病較緩,初覺肩部困痛,活動後困痛消,休息後即困痛,日漸加重,以致肩關節活動受限,重者摸頭,吃飯,解係腰帶均不能為,夜間肩部酸困不能入睡,肌肉瘦弱。舌苔薄白,脈弦數。

(2)風寒濕型:肩部重著,如壓重物,呈廣泛性鈍痛,甚則如刀割樣,畏寒怕冷,遇寒則重,遇熱則舒,晝輕夜重,關節活動受限。舌質淡,苔白,脈弦緊。

(3)損傷型:見於外傷後有長期固定或製動史,或過力勞傷。稍活動較輕,活動過度疼痛加重,肩部筋肉消瘦,上臂前外側酸困,肩關節活動受限。舌質紫暗,苔薄黃,脈弦澀。

(4)氣滯型:多見於女性,以關節刺痛,走竄痛為特征,與情誌變化有密切關係,喜則痛緩,鬱怒則痛重。苔白,脈弦細。

2.臨床分期

(1)凝結期:此期病變主要在肩關節囊,肩關節疼痛,活動輕度受限,肩關節造影可顯示關節囊緊縮,關節囊下皺褶互相粘連。

(2)凍結期:此期除關節囊嚴重攣縮外,關節周圍軟組織均受累,退行性變明顯,滑膜充血增厚,阻滯缺乏彈性,肩關節疼痛明顯,活動嚴重受限。

(3)解凍期:一般半年後肩關節疼痛逐漸減輕,功能逐漸恢複,肩關節凍結逐漸解除。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1)理筋手法:①適應證:肩關節周圍炎是一種慢性病,大多數患者能逐漸好轉和痊愈。病變早期可采用理筋手法。②操作方法:采用平樂郭氏正骨治筋手法,患者正坐,術者有右手拇、示、中三指對握三角肌束,作垂直於肌纖維走行方向的撥動5~6次,再撥動痛點附近的岡上肌、胸肌各5~6次,然後按摩肩前、後及肩外。繼之術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側手做牽拉、抖動和旋轉活動,最後幫助患者做肩部外展、內收、前屈、後伸等動作。

(2)手法鬆解:①適應證:經上述治療肩關節功能仍不能恢複。②操作方法:在臂叢神經麻醉後,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站於患者左前方,左手壓住患者肩峰,右手握住患者肘關節,向上牽拉,左手適當用力向下按壓,使肩關節上舉180度;左手拇指壓住滑囊處,右手抓住患側肱骨中下1/3處,將上臂緩緩外展約110度;按肩關節正常活動範圍,患側手臂向上舉、外展、後伸,手摸頭枕部及胸腰椎,反複3~5遍。整個過程可感到肩關節粘連的撕裂聲,手法由輕到重,反複多次,直至肩關節達到正常活動範圍。切記操作手法輕柔,禁止暴力活動,以免發生骨折或脫位,術後每日活動肩關節數次,一般堅持2~3個月。

(3)封閉治療。

肩胛上神經阻滯:①適應證:肩部廣泛性疼痛的病例。②操作方法:自肩胛骨內緣沿肩胛岡至肩峰做一水平線,取其中點,以7號穿刺針,緊貼肩胛岡上緣穿刺,垂直進針3~4cm,然後針尖向上、外約45度,可有滑入肩胛切跡的落空感。在推進3~4mm,有時可有酸脹感放射至肩關節。若無異感不必刻意尋找。注射0.25%利多卡因5~10ml,內含維生素B12500μg,急性期可加地塞米鬆2.5mg。

腋神經阻滯:①適應證:適用於肩關節的後三角肌腹,深在彌漫性疼痛的病例。②操作方法:取肩峰背側下方約4cm處為進針點,此處常有壓痛,並可觸及一凹陷,向喙突方向進針4~4.5cm,即達四邊孔附近,有時可有脹感,注藥時加劇並向四周擴散。藥物配伍及劑量同肩胛上神經阻滯。

星狀神經節阻滯:①適應證:適用於病情頑固,病變不僅局限於肩部,放射至前臂及引起頭頸部症狀者。②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肩下墊薄枕,口微張,取胸鎖關節上2.5cm為穿刺點,以左手示、中指沿胸鎖乳突肌內緣把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擠向外側與氣管分開,右手持5號針連接注射器沿指甲緣垂直刺入皮膚2~3cm可遇骨質,回吸無血、無液、無氣,提針2~3mm注入1%利多卡因5ml。阻滯成功可出現霍納征表現。

上述神經阻滯每周2次治療,4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2次,重者2~3次,所有患者均行關節功能鍛煉。

(4)針灸治療:①適應證:各型肩周炎。②操作方法:取肩貞、肩髃、肩髎、肩井、手三裏、支溝及平衡針灸的肩痛穴,每日1次,21次為1個療程。

(5)小針刀治療:①適應證:由手法、針灸、封閉治療效果不佳者。②操作方法:用小針刀在喙肱肌和肱二頭肌短頭點,岡上肌抵止端,肩峰下,岡下肌和小圓肌的抵止端,分別切開剝離。

2.藥物治療

(1)中藥內治。

氣虛型:治宜補益肝腎,通經止痛,用益氣養榮湯:熟地30g、桂枝6g、黃芪30g、當歸10g、川芎6g、黨參15g、白芍15g、茯苓15g、白術10g、威靈仙10g、柴胡10g、丹皮6g、羌活10g、甘草3g。

風寒濕型:治宜溫經通絡,除風散寒,蠲痹解凝湯:薑黃15g、防風10g、葛根12g、羌活10g、桂枝6g、威靈仙10g、川芎6g、鉤藤10g、蔓荊子10g、當歸10g、白芍15g、甘草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