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驚恐並不等於沒有遺憾。邱行湘最後失敗時,胡璉、孫元良的援軍距洛陽隻有一天的行程!如果邱行湘能多堅持一天,或者,如果胡璉、孫元良快進一天,那洛陽的勝負,可能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了。蔣介石想到這,狠狠地捶了一下胸口。對於洛陽的失敗,他不甘心啊!就差一天時間,真是輸得冤枉!
蔣介石呆坐了半個小時,把洛陽戰役的前前後後以及當前雙方的態勢想了個夠。他突然感到,洛陽戰役還不能算完,自己還有扳本的希望!憑他大半生的軍事經驗和了解的情況,他估計此次洛陽攻堅,共軍的傷亡一定不會小。在大雨天不分晝夜連日作戰;也一定相當疲勞。而胡璉、孫元良的援軍,是裝備優良的生力軍,如能乘共軍戰後疲勞來不及調整部署之機,用胡孫援軍急攻洛陽,必能轉輸為贏、反敗為勝!
蔣分石連忙召來陸軍參謀總長顧祝同,把自己的奇想告訴他。顧祝同聽了,連聲道好。他說;“共軍攻下洛陽後,一定以為胡璉、孫元良的援軍會停止援洛行動,不再前進。如今我以增援態勢轉攻洛陽,一定大出共軍的意料之外,打它個措手不及!”
於是顧祝同下達命令,讓胡璉、孫元良繼續前進,反攻洛陽!
對於邱行湘,蔣介石已從鄭州指揮部孫震的電報中,確切知道他的這員愛將還沒有死,活在共軍的俘虜營中!蔣介石想起平日對他那麼忠心耿耿的邱行湘,到最後時刻沒有像他一貫教導的那樣“不成功則成仁”,他感到心裏不是滋味。如果邱行湘當俘虜的事傳揚出去,將在整個國民黨的軍官中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嚴重影響士氣和鬥誌。蔣介石為了維護全軍的士氣,略施小計,撒了一個彌天大流。他命令對外宣布:邱行湘已經死了,為“黨國”壯烈捐驅了,要給邱烈士召開隆重的追悼會!
為了表彰“忠烈”開追悼會,需要“忠烈”的照片,可偏偏尋遍南京城也找不到一張邱行湘的照片,國民黨南京政府隻得派人到江蘇溧陽南渡邱家橋邱行湘的老家去索取。邱行湘的老母當年已70高齡,聽說兒子打仗喪命,哭得死去活來。召開追悼會後,蔣介石還給邱家發了一張“烈屬”證書,發了一筆數目不小的撫恤金,這樣一來,邱家人以為邱行湘真的死了。十餘年後,邱行湘從北京功德林戰犯監獄中給家裏寫信,家裏人卻不相信他還活著。怎麼人死了還會寫信?把他的全家人嚇得魂飛魄散。直到邱行湘的二哥確認是邱行湘的筆跡,全家人才轉驚為喜,老母又喜得大哭一場。這是後話了。
當年,蔣介石煞有介事給邱行湘舉行隆重的追悼會的時候,邱行湘正在解放軍的押送下離開洛陽,夾在大批俘虜兵的隊伍中,向黃河以北的解放區走去。
二、國民黨軍隊僅得空城一座
3月15日,解放軍全麵攻占洛陽的第二天,國民黨南京政府的中央通訊社播發了一條消息:
“國軍堅守核心陣地,寸土必爭,屢建奇勳,現我國軍勁旅已抵洛陽,匪處於內攻失利,外受包圍,有被殲之命運矣……”
這則消息造了兩個假,一是把已經被徹底消滅的青年軍二O六師說成還在堅守陣地,二是把還沒有到達洛陽的胡璉、孫元良的援軍說成已抵洛陽。
解放軍不會讓國民黨援軍進得那麼快。阻援部隊華野八縱和陳賡兵團九縱、二十二旅接到命令,務必節節抵禦敵援軍,爭取3天時間,把洛陽所繳獲的物資搬運完了,救濟群眾的工作做好了,才讓敵援軍靠近洛陽。
此前,陳士榘、唐亮曾兩次發電報,向中央軍委請示打下洛陽後的行動方案。陳、唐在電報中說,此次洛陽作戰,連續激戰數晝夜,兼以連日天雨,運動不便,部隊異常疲勞;戰鬥勝利了,士氣高昂,但傷亡相當大,尤其下層幹部傷亡大;對大批俘虜,需要時間進行短期改造;敵人胡璉、孫元良兩兵團靠攏行動,又加之伊河、洛河洪水滾滾,地形狹窄,不便尋機殲敵。基於這些理由,陳唐向軍委提出暫時將部隊撤出洛陽,集結於洛陽以西及西南的新安、澠池、洛寧等地區休整待機。
軍委給陳唐複電,認為在目前情況下,進行休整是必要的。同意他們撤出洛陽後,如敵不來追擊,則休整半個月。
解放軍的計劃是:3天之內,不讓敵人進洛陽。3天之後,待到把該搬的東西搬完後,留一座空城給敵人。
從14日下午開始,黑石關方向的華野八縱阻援部隊,鑒於保障攻城的任務基本完成,主動地向洛陽方向西撤。然後,又在吳義溝、穀城、白馬寺建立三道新的阻援陣地,逐次阻擊敵人。擋一擋,放一放,有計劃地拖延敵人西進的時間。
陳賡兵團的九縱主力,進至龍門街之前,占領有利陣地,在伊河沿岸布防,威脅敵人援兵渡河。
胡璉、孫元良的部隊會合後,齊頭並進,衝破解放軍的節節抗擊,好不容易於16日晚,抵達洛陽南郊的伊河。
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時間裏,伊河的水都不深,可以淌水過河,走到對岸。隻因連日大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徒涉根本無法過河,隻能靠架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