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角色篇(下)(1 / 3)

1、服人:

服人其實目前的人生分為了兩個階段。

在那場讓寧族去世,更迭了晉國君權的戰爭前,服人隻是個嬌憨的小孩,是一個過著甜蜜日子的小孩,有好脾氣的父親、地位很高因此帶點小任性的母親、十全十美的哥哥,所以生活得很愉快。不過,因為作為君侯的兒子沒有太多機會和父親待在一起,這時候在他眼裏“同胞”的哥哥上光就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父親的位置,又加上他比上光小了整整十歲,麵對著近乎溺愛他總是親自照顧著他的上光,服人擁有的除了無限依賴就隻有無限景仰。哥哥是完美的,做的事情總是對的,如果哥哥願意,他可以像一個虔誠的信徒那樣奉獻上哪怕是自己的性命。

而在征東尾聲時,從孟哲羅對上光的過分親昵中已經隱隱地感覺到了一點什麼的服人沒辦法找出那種疑問的原因,他隻是本能地害怕失去上光這個最親的親人,上光對他而言,甚至是超越父母的存在。所以,他其實有很多機會接觸到上光的秘密,卻自動放棄或者故意回避甚至去幫著遮掩,他就是在這種矛盾的心情中漸漸成長了起來。

至於服人是個什麼性格呢?其實從現有的狀況看並不是很明顯,因為孩子氣和青澀的成熟都彙聚在他身上,讓他似乎在少年和青年的階段之間搖擺。但是,不管怎麼說,服人是一個很有擔當的人,盡管因為年紀的關係他有自己的怯懦和畏懼,可是為了自己的親人,他也和上光一樣往往選擇隱忍。說起來,寧族、上光、服人父子三人還真是一脈相承……上朝或打仗沒什麼說的,一處理起家務事,真是糾結又糾結……重情是一項美好的品德,可是對於必須要玩弄權術的國君來說,可能有時會弊大於利。但我一直認為,即使身處宮城,有情也未必不丈夫,有情也未必不是合格的君主,一個硬派的漢子可能會讓人覺得很MAN,不過如果他會偶然流露出柔情暖意,會更讓人覺得崇仰之外越加敬愛吧?

我很希望服人能夠朝這個方向發展。

2、景昭:KIKI筒子對景昭的點說,我覺得自己讀了都很感慨。景昭作為臨風的好哥哥,光彩甚至蓋過臨風親兄世子朱(其實我也一直沒給世子朱機會),他是個耿直英勇的人,一度幾乎被臨風崇拜,被眾人當作一個正常的(當然,也就是說上光和蘇顯其實都不太正常)規範的世子的楷模來看待的。

但是由於與庶母的關係被臨風撞破,之後景昭在奪回君位時又縱容手下對夏姞一黨斬草除根;在那個時代,與父親的妾私通,其實不是一件太震撼的醜聞,後世的晉獻公等人,不僅私通,還在老爹死後把小媽收進後宮,連孩子都生下了;而奪位的鬥爭,則一向殘酷,父子兄弟從來都互相殺得歡快……

那時候還比較幼稚的臨風卻很不能接受這一切,這主要是在她心中景昭的形象相當的高大全,這時破碎得太過厲害,因此她與景昭開始了長期的冷凍期。如果是讓現在的臨風來經曆這些,結果會很不一樣,當初覺得想不通看不慣的事情,如今也許可以用很寬容的態度來看待,畢竟很多事情,尤其是發生在那個特定環境下的事情,並不是憑著個人的原則或者喜惡就可以改變的。

但景昭其實還是個很爽氣重情的人,他對臨風的關愛嗬護,自始至終沒有變過,即使臨風與他故意疏遠了距離。說起來,臨風現在和他的關係,是不是僵化呢?其實也不是,雖然兩個人不再像以前那樣親昵,不過臨風也不再抵製和他見麵了,對她而言,大約有一種不是很有勇氣麵對過去的心結,畢竟公子許曾是她很憐惜的孩子,他的死橫亙在臨風與景昭之間。但我還是欣賞景昭的熱情和直腸子,總的來說。

3、無憂:寫這個人投水的時候,我自己都哭了。真是不好意思。

在我心目中,他就像是生長在岸邊泥澤裏的芳草,眼望著清流,卻不得不立身汙穢。在野心勃勃的父親和蠻橫粗莽的弟妹之中,他太不合群,又不能也無力去反抗。

他終生的誌向是想做一名醫者,治病救人;目睹父親推行的假仁義,他甚至覺得權力也不過是些虛無但有害的東西,因此轉而追求精神上的滿足。這時他就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了憂身上。

可惜了憂卻不像臨風成為上光的希望一樣,去成為他的希望。了憂熱愛自己的祖國,同時還被貔貅吸引;無憂能夠察覺這一點,卻期盼能夠挽留了憂,最終他了解所有努力都是徒勞,了憂設計救走了貔貅,再留下去已經危險,他做出送了憂歸楚的決定,並且還贈給了她讓他們孩子不複存在的藥,接著,他下了自殺的決心。他想把自己的痕跡從世上徹底抹掉。

但最悲劇就在於,這個願望他也沒能實現。就在他投水的那一刻,他的弟弟無畏謀殺了他……

在他活著的時候,與上光有一次夜舟上的談心;而在他死去時,上光夢到了他。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在孤獨敏感的一麵有著不盡的相似,要是他們還有時間相聚,一定會成為性情相投的知音。

至於他是不是一個軟弱的人呢?這個也不太好說了,隻是換了另一個人在他的位置上,我覺得也不一定會比他做得更好吧。

4、孟哲羅:他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線索指引者出現的。同時他的出現是為了說明,上光富有才能不是憑空得來,和其遺傳天分也很有關係。當然,我也希望上光能真正擁有一個來自母係的親人~~

這個舅舅大人以複仇者的麵目遊移在戎地的幾個大部族聯盟間,肆意玩弄著那些他被滅亡了的部族的敵人;但是他有不可觸碰的軟肋,一個是荼餘,一個是上光。荼餘是他在最絕望的時候給了他生存希望的人,上光則是他唯一的血親。

他很想要親近和保護上光,就像上光的生母、他的親姐姐對他做過的那樣,但是上光被困在遠方的宮廷,他認為將上光從那裏帶出來會毀了上光的幸福,因此總是克製隱忍;但一旦得知昔羅已死、上光的處境時,他情不自禁來到周地,最終又在服人的眼淚和師雍的勸說下離開。

所以說這個人盡管給自己背負了血海深仇,可是親人的一點動向就能夠令他頓時將自己的誌願改變,這是他的可愛之處,也是他的智慧之處。很多為了給親人報仇的人,往往最後都完全陷入到自己的執念而徹底無視了親人真正的心情,他沒有這樣,從各種意義上講他都是一個稱職的值得去尊敬和感謝的長輩(盡管他僅僅比上光年長8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