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
宋可薇的母校,坐落於城市中心的一個角落。
外麵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嘈雜世界,一進校園就被完全阻隔。整個學校都仿佛被寧靜和從容包裹了起來。陽光透過樹葉,稀疏斑駁地在大道小路上灑滿一片印記。被參天大樹的樹枝裁剪的天空,襯上明顯留有曆史痕跡的教學樓,像一幅出自大師的油畫作品,錯落有致,濃淡相宜。
商學院的主樓古樸巍峨,每間教室都高大寬敞,有著強烈的歐洲教會風格和洛可可建築風格的混合痕跡。
方璞老師走進教室。她教的課程是《證券投資分析》。今天是她本學期的第一節課。
方璞老師不到30歲。在母校讀完本科後,被公派到紐約大學商學院,拿到了金融工程的博士學位以後,回到母校被聘為講師。
她教的這門功課,是對三年級才開設的選修課程。學生來自商學院的不同專業。也常有本校其它學院的學生來蹭課,主要是因為她的課程和股票有點關係,但她的心裏還是有點自豪。國外大學的很多課程都是可以隨便聽的,有時教室的走道都有學生席地而坐。除非想拿成績拿學分才需要交錢注冊交學費,一般對旁聽者都不太幹預。而國內這方麵就卡的比較嚴,基本上都需要辦理正式的手續才能旁聽。所以,有時人明顯太多的時候,她也隻能拿出名冊點名,清退部分蹭課者。
昨天她被院長叫過去,告訴她今天將有一個持A類旁聽證的學生旁來聽她的課程。
A類旁聽資格,在實習、實驗、作業批改、成績統計上,都和正式學生一樣。
即使是A類旁聽生,由院長親自通知的她還是第一次遇到,這讓她感到有點驚訝。當看到這個學生的詳細資料後,她的驚訝變成了微微的不滿。
這個學生不但不是本校的在校學生,而且還沒有讀過任何的大學,尤其讓她感到有點氣憤的是,這個叫張國強的旁聽者,甚至連高中都沒有完成。
“肯定是關係戶,拿大學當什麼了?”方璞心裏暗暗歎道。
《證券投資分析》,是金融專業和經濟專業的選修課程,很多學生選擇這門課,是因為對股票抱有神秘感。其實,這門課涉及到的大多數內容,都是理論性概念性的。和實際操作有點關係的幾章,比如“證券投資技術分析”、“證券組合管理”、“金融工程的原理與應用”,都是最後才能講到的內容。
紐約大學的金融工程專業,在全美排名第一,有著頂尖的學術地位。往往學生還沒畢業,就有好幾份競相高薪的offer等著他們。方璞老師的課程之所以在國內被廣泛重視,經常有全國各地院校的老師來聽課交流,和她紐約大學的專業背景和金融工程博士的身份有著直接的關係。
“但願今天上課的氣氛不會太沉悶。”方璞老師看了一眼講義,講義上的題目讓人很難不沉悶——《證券投資分析理論的概述及發展》。
她深吸了一口氣,暫時忘掉了那個不入流的旁聽生帶給她的不快,走到了講台後麵。
課上得中規中矩,方璞老師早就發現,隻要她穿插著講些美國金融神話般的曆史,華爾街發生的奇跡之類,課堂的氣氛就能活躍起來。有時看到學生昏昏欲睡的時候,她往往就有意無意地舉幾個和華爾街有關的例子,馬上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看著學生瞪著大眼睛盼著自己講下去的神情,她對自己的小聰明有點得意,但也隻是適可而止。畢竟,總不能一直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