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4章 順化的新局麵(3 / 3)

在殘破的王宮大殿,秦鎧正在會見新的越南王,對……是會見,作為宗主國派駐的欽差大臣,本來就地位而言就與越南王並無明確的高下之分,那個9歲的小娃娃、阮福明此時正坐在正中間新置的大凳子,權當王座。

他手裏拿著一個秦鎧贈送的鐵質玩具高興的擺弄著,那是一個持劍的武士形象,若是有穿越眾看到,一定會認出來,那是後世美國大片的亞瑟王造型,這種玩具對於十歲的小孩,那是有無法抵擋之魔力的。作為越南王權的維護者,老丞相武已半倒是一絲不苟的盡著他的職責。

秦鎧笑嗬嗬的問道:“陛下,這是我們馬尾製造的,若是陛下喜歡,下次吩咐他們在製作一些!”

“那可多謝上國欽差秦大人啦!”這阮福明看得出家教還不錯,這會兒倒是挺懂禮貌的。

“陛下,此番我奉皇命來越南籌建護國軍,這可是護衛越南安全的大事,這是我擬下的條陳,請陛下過目,若無異議,就請用印昭示天下!”

阮福明並沒有特別反應,武老頭顫顫巍巍的走下來,接過條陳看了看,又遞給對麵作者的魯國公宋行。

宋行翻看了一會兒,把條陳送到阮福明的桌案上,笑著說道:“秦大人,完全沒有問題,就請陛下用印吧!”

忽然他又想起什麼來,問道:“秦大人,這練兵之事耗資巨大,不過越南新遭大難,恐怕拿不出這麼些銀子!”

武已半聽宋行這麼說,有些意外,看了眼對麵的宋行,這魯國公他早就看出來和這上國欽差穿一條褲子的,不知道為何提這事!

“這無妨,可以以越南王名義在各地發行新稅,以稅養軍,”秦鎧不急不緩的說道。

武已半琢磨了一下,這倒確實是可行之道,畢竟一直來朝廷沒錢了,自然都是問百姓那裏取的,“秦大人這個辦法可行,我這也請魯國公擬下詔書發放各地!”

“武丞相,我這編練護國軍之事切勿張揚,一麵讓法國人警覺,”秦鎧很快製止了武已半把護國軍之事寫入詔書的想法,至於什麼名義征稅,他才不管呢,讓越南王慢慢折騰他自己的國家,自然是最好了!

“秦大人放心,此事我會保密的!”

“此外,我還建議陛下遷都!這順化城完全不適合再繼續作為王都了,防不可防,若是我南洋水師離開,法國人又隻需要幾艘戰艦就能攻入城市,上一回陛下能避禍到廣智,那下一次可未必有這麼幸運!”秦鎧半開玩笑的說著。

“欽差大人以為那裏比較合適?”武已半顯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這可是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問題,他自然也是願意遷都了。

“兩個辦法,一是遷都誌靈,那裏城高而且近河道,遠離大海,便於防守,第二個辦法,是先在廣智,然後等順化完善防守的炮台後,再返回!老丞相好好考慮下!”

武已半自然不是傻子,這兩個辦法其實都算不錯,隻是第一個辦法可就是大動作了,從越南中部直接跑到越北去了,不過確實是安全多了,第二個辦法確實也挺好,就是這修炮台還不是一樣要錢嘛!

魯國公這會兒忽然插話了,“陛下,這順化糧倉的糧食都被法國人運走了,糧食已經嚴重緊缺了,可肯定上國欽差調運一些前來救急!”

阮福明自然是一個字沒聽進去,這些事讓一個9歲的娃娃來拿主意,多少有些好笑,武已半已經接過話題,“秦大人,這糧食你看……”

“糧食!沒問題啊,隻是這銀子呢?武丞相,我這編練護國軍還缺大把的銀子那!”銀子的問題上,秦鎧現在可是個標準的鐵公雞啦。

武老頭要搞起官場鬥來到時經驗豐富的很,這談到空麻袋生銀子,那可是一點轍也沒有啊,琢磨了好一會兒,“秦大人,你可有什麼辦法?”

秦鎧摸了摸腦袋,“這確實沒什麼辦法,還是請丞相快拿主意!我這幾千兵馬的糧食,還在發愁如何解決呢!”這順化城的亂局,他可絲毫不介意,任何可以削弱越南王權的事情,他都能容忍在順化發生……

秦鎧見該辦的事情都辦了,便起身告辭,魯國公則繼續留下,商議他們越南內部的大事。到了王宮外,宋行的侄子宋亞早就等著呢,帶著秦鎧擬下的文告直奔順天府衙門,現在順天府衙早就被宋行掌握在手中,到了下午時分,城裏各處都貼上了上國欽差大人秦鎧來越南督辦護國軍事宜的布告。

而順化城內的糧食和商業係統破壞殆盡的情況,已經直接導致了順化眾多普通人家已經無法生存下去,一些人已經開始向周圍城市遷徙,畢竟那邊的城市情況要好於順化,更有可能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

這時候,馬尾海運公司立刻在城門口擺下了招募工人的旗子,條件很簡單,肯吃苦耐勞就行,給的待遇也說的很清楚,一個強勞力20文一天或者8天一鬥米,這可足夠養活一戶四五張嘴,立刻就有大批勞力與互濟會簽訂的合同,登上了船隻離開了順化。

這無疑是他們最好的歸宿,如果出城逃難,這一路的辛苦,到達的周邊的城市,也未必能找到工作!這些人群按照民族進行著區分,越族人的目的地,自然是正在進行著巨大變革的防城縣工業基地,而其他民族的工人,則被分派到石山坳的煤鐵基地,這其中的目的,不言自明。

今夜的天空分外陰沉,秦鎧坐在501艦的指揮艙內,他現在忽然熱愛上編撰教科書了,因為他發現自己以往那種事必躬親的研發方法雖然效果不錯,但是卻造成了一些負麵影響,馬尾船政的研發小組都喜歡拿著問題來找自己,或者是對攻關的過程隻求結果,卻不去深入進行技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