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涉及銀錢的活,都是由軍隊帶來的掌櫃管著,而那些民工被編排成十人一小隊的格局,每兩個小組設立一名組長、一名副組長,由這些個當地工人自己推選,然後沒兩組由一名互濟會會員擔任小隊長,負責劃塊進行工作的分配,而幾個小隊長向上級的大隊長負責,而最終各塊路段的進度和質量,最終的大掌櫃和下麵的幾位大隊長參與評定。
其中完全不參與道路工程的負責管理的人員僅有不過六七人,但是整個工地上秩序井然,更讓人驚奇的是效率出奇的高,短短半個多月,一條通往碼頭的硬土大路就已經構築完成,而且還撲上了碎石加固路麵。
而更讓驚奇的是,這次差役的所有工人都足額獲得了工錢,擔任小組長的工人還獲得了額外的獎勵,更讓他感覺不可思議的是就連一部分工作出色的工人,也獲得了一小筆獎金,他派衙役去找來一個獲得獎勵的工人,那個農夫出身的百姓拿出一張紙片,那是一張證明,由一家署名馬尾船政的機構開出,證實這工人的勤奮工作,允許他獲得優先的打工權利,同時,上麵還恩上了工人的手印。
這縣上可是出過幾次差役的,自然是不給錢的那種,最多勞役之後能支上兩鬥陳米,這管理起來,每次衙門裏的衙役出動,還要勞駕駐紮在隔壁老梅口的千總派些個士兵來維持秩序。同樣的農民,卻做出來完全不一樣的效率,這讓吃驚不小。
等到在碼頭上看到每天數艘蒸汽船運來的大量物資和人力是,更是驚訝的差點掉了下巴,那上麵卸下來的東西,有一些他是認識的,應該是些個西洋機器,不過具體幹什麼,就不知道了。
此外這些人還從船上卸下非常巨大的東西,這些玩意,胡師爺倒是在海防城法國戰艦上見過,那可絕對是西洋大炮。
現在他猛然明白了,這些上國欽差的士兵為何會出現在誌靈,而這個碼頭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這些清國軍隊擺明了在做一件事情控製誌靈越南的水路交彙的重地。
周瑞東此時正在忙著清點火炮,這次一共運來了12門254mm的重炮,帶旋轉底座和10度仰角的炮架,此外還有120mm速射炮20門、馬克沁機槍30挺,教官交代了他一個任務,把誌靈下麵這個四河交彙之地徹底控製在馬尾的炮火之下。
這個渡口向北是求江直通石山坳煤鐵工業基地,向南是青江,青江在此一路向南而去,航道深可走小型海船,到了下遊則斜斜的向西南而走,可以直達越南沿海重鎮大祿,沿途都是越北的重要產量區,而大祿到上麵的海防城不過區區100海裏。
向西的河流截止與海防東麵的山區,但是依然有小河直通海防,而最重要的是,這裏向東,通過梅河直入越南北部重鎮河內,不過區區120裏的河道,梅河在河內府灌入越南的大動脈紅河,這裏樹立起的城堡,就成為了誌靈、北寧、諒山三地形成的巨大三角形區域的橋頭堡,如何試圖越過這裏的敵人,都要麵臨要塞給予他後勤線上的巨大壓力。
當初自己拿到這個計劃的時候,周瑞東曾經仔細研究過這一代的地形,不過還是對於教官提出的這項計劃佩服不已,不過要修建這麼一座要塞,說實話,沒有教官引導的馬尾船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附近的一處山坡成為了要塞的首選位置,在這裏馬尾生產的重炮可以輕鬆覆蓋附近的河道,任何船隻想要越過河道都需要在最短1500m的距離上接受12門巨炮和更多的速射炮的考驗,即便是最瘋狂的船長也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來的……
而讓他有恃無恐的,則是從求江上遊的礦產工業機器大批量運送下來的新式建築材料馬尾標號水泥,利用山區石灰岩、粘土的巨大優勢,很早就開始了土法水泥的製造,最近隨著兩座水泥轉爐的投入生產,水泥的產量大增,大批成品水泥被第一時間送到要塞的工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