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詠物詞。明言詠薔薇,實則是托物言誌,寄寓著作者自身的滄桑情懷。上闋寫風雨葬落花,下闋寫詞人憑吊落花,表達惜春之情。全詞前後照應,層層轉折,一氣貫注,將惜花之情寫得淋漓盡致,又蘊含婉深。這是周邦彥的名篇之一。
解語花
上元
風銷絳蠟①,露浥紅蓮②,燈市光相射。桂華流瓦③,纖雲散,耿耿素蛾欲下④。衣裳淡雅,看楚女、纖腰一把。簫鼓喧,人影參差,滿路飄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遊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惟隻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
【注解】
①絳蠟:紅燭。
②浥:沾濕。紅蓮:指荷花燈。
③桂華:月光。
④耿耿:光明貌。
【賞析】
這首詞上闋描寫元宵之夜佳人遊玩,下闋由當前所見回憶當年在汴京元宵賞月的情景。結尾自嗟身世,慨歎昔日情懷已不複返。全詞構思巧妙,設想新奇,語言精粹。
浣溪沙
雨過殘紅濕未飛,疏籬一帶透斜暉,遊蜂釀蜜竊香歸。
金屋無人風竹亂,衣篝盡日水沉微,一春須有憶人時。
【賞析】
這是一首閨情小詞。作者筆觸精巧,勾勒出一幅空虛悵惘的畫麵。詞情輕淡綿密,情餘言外。
一落索
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蕭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賞析】
這是一首閨情詞。以擬人的藝術手法寫女子的愁情,構思精巧,情致委婉,韻味深厚。
虞美人
廉纖小雨池塘遍,細點看萍麵。一雙燕子守朱門,比似尋常時候易黃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細作更闌語。相將羈思亂如雲,又是一窗燈影兩愁人。
【賞析】
這首詞寫春雨離愁。上闋寫景,景中含情。下闋抒發深沉的離愁別恨。全詞純用白描鋪敘,通過描述時空的推移,寫質樸真摯的戀情與離愁。
醉桃源
冬衣初染遠山青,雙絲雲雁綾。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
情黯黯,悶騰騰,身如秋後蠅。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賞析】
這是首思念情人的詞。詞中生動婉曲地抒寫出閨婦刻骨銘心的相思情懷。
關河令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賞析】
這首詞寫作者客居孤棲、心境淒涼的情景,用語平常,寄意深沉。
謝逸
(?—1113),字無逸,號溪堂,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屢舉不第,有《溪堂詞》。
江神子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颺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隻有關山今夜月,千裏外,素光同。
【賞析】
這是一首異地懷人詞。“景語即情語”,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露作者客居觸景懷人之情。詞作構思精巧,清麗雋永,寫景抒情,自然天成,於平直的敘述中,寄寓深婉的情思。
張耒
(1052—1112),字文潛,號柯山,北宋淮陰(今屬江蘇)人。熙寧六年(1075)進士。曾任秘書省正字、起居舍人等職。蘇門四學士之一。有《柯山集》、《柯山詩餘》。
秋蕊香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朱欄倚遍黃昏後,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於酒,著人瘦。此情不及牆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賞析】
這首詞是張耒離開許州上任時為留戀一女子而作。上闋寫景,由室內寫到簾外,寓情於景,情思難舍。下闋寫情,借外景反襯內心的苦悶,是以景襯情,抒發了詞人內心深處的惆悵之情。筆調清麗,情致纏綿,在婉約詞中是上乘之作。
趙佶
(1082—1155),宋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元符三年(1100)即位。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侵,趙佶傳位其子趙桓(欽宗),靖康二年(1127)為金人俘虜北去。逝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他在政治上的昏庸無能,生活上的窮奢極侈和藝術上的多才多藝,均與南唐後主李煜相似。他曾於崇寧四年(1105)建國家音樂機關“大晟府”,命周邦彥、萬俟詠、田為等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創製新曲,對北宋後期詞章的繁榮起了很大的作用。趙佶工於書畫,詩、文、詞極佳。
宴山亭
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①,輕疊數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②,豔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③。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淒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④,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裏、有時曾去。無據,和夢也,新來不做。
【注解】
①冰綃:潔白的縑。綃:似縑而比縑稍稍稀疏。
②靚妝:粉黛妝飾。
③蕊珠:道家指天上宮闕。
④者:同“這”。
【賞析】
這首詞是趙佶被金兵擄往北方途中所作。上闋極寫杏花由盛而衰,聯想自身境遇;下闋抒寫思念故國之情。層層深入,如泣如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被王國維稱為“血書”。
眼兒媚
玉京曾憶昔繁華,萬裏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賞析】
這首詞為趙佶被俘北上後所作。通過感懷舊事,表露出亡國之君的複雜心態。
陳克
(1081—?),字子高,自號赤城居士,臨海(今浙江臨海)人。紹興七年(1137)呂祉節製淮西抗金軍馬,薦為幕府參謀。曾與吳若共著《東南防守便利》之卷,陳抗金方略。詞風主要承襲“花間”、北宋之婉麗。有《赤誠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