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裏,寫姑娘們抽簽。
黛玉默默地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著方好。”一麵伸手取了一根,隻見上麵畫著一枝芙蓉,題著“風露清愁”四字,那麵一句舊詩,道是:
莫怨東風當自嗟。
注雲:“自飲一杯,牡丹陪飲一杯。”眾人笑說:“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黛玉也自笑了。
好一句“這個好極。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也就是說,在《紅樓夢》一書中,作者寫芙蓉花也就是寫林黛玉的。那麼,寶玉為吊祭晴雯寫的那首《芙蓉誄》實際上也是在寫黛玉(其實很早就有人認為,晴雯和黛玉實際上就是一個人物,作者隻不過是用他獨有的寫作方法“分身法”將她倆分開來寫的)。芙蓉花是怎麼死的(當然是水生芙蓉)?是在水中慢慢地凋謝而死的。這也就暗示著黛玉也是在水中慢慢地死去的——沉水死亡。
總結以上的這些暗示,我們不僅可以更進一步證實——黛玉是入水而死,我們還可以肯定黛玉的入水之死是非常詩意的死,並非投水而死。投水而死是一種較為激烈的行為,這不符合黛玉的個性。隻有慢慢地在水中死亡——“沉水”——才是真正的黛玉。娥皇和女英,芙蓉——這些象征著林黛玉的意象都是非常詩意的,她們的死都是一個慢慢地沉入水中而死亡的過程。因此,我們推定林黛玉也是沉水死亡的。
至於我們說黛玉是沉“湖”而死,也是有根據的。《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薛文龍悔娶河東獅,賈迎春誤嫁中山狼》寫迎春出嫁以後:
寶玉卻從未會過這孫紹祖一麵的,次日隻得過去聊以塞責。隻聽見說娶親的日子甚急,不過今年就要過門的,又見邢夫人等回了賈母將迎春接出大觀園去等事,越發掃去了興頭,每日癡癡呆呆的,不知作何消遣。又聽得說陪四個丫頭過去,更又跌足自歎道:“從今後這世上又少了五個清潔人了。”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帶地方徘徊瞻顧,見其軒窗寂寞,屏帳翛然,不過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鬥色之可比。
脂硯齋在“天天到紫菱洲一帶地方徘徊瞻顧,見其軒窗寂寞,屏帳翛然,不過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有批語說這是為“對景悼顰兒”做引。據此,我們可以推斷,林黛玉沉水而死的地方很可能就是紫菱洲。也就是說,林黛玉很可能是沉入紫菱洲而死的。紫菱洲是大觀園內的一個小湖泊。所以我們說,林黛玉是“沉湖而死”。
誰謀殺了林黛玉?
關於林黛玉的死,還有一種非常有意思的“謀殺說”。“謀殺說”認為林黛玉死於謀殺。“謀殺說”又有兩個版本:一是林黛玉死於薛寶釵的謀殺;二是林黛玉死於趙姨娘的謀殺。
一、林黛玉死於薛寶釵的謀殺
認為林黛玉死於薛寶釵的謀殺的人認為,林黛玉初到賈府的時候,雖然有點小病,但畢竟隻是一點小症狀。而書中描寫林黛玉症狀真正加重的情節多發生在林黛玉吃了薛寶釵送來的給林黛玉補身子的“燕窩”。我們可能記得,在第四十五回:
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症來。寶釵道:“這裏走的幾個太醫雖都還好,隻是你吃他們的藥總不見效,不如再請一個高明的人來瞧一瞧,治好了豈不好?每年間鬧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麼?不是個常法。”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別說病,隻論好的日子我是怎麼形景,就可知了。”寶釵點頭道:“可正是這話。古人說:‘食穀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黛玉歎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說話之間,已咳嗽了兩三次。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從這之後,薛寶釵就按例送燕窩給黛玉補身子。而林黛玉的病情也是在這一回之後開始加重的。開始隻是一年犯病兩次,“每年間鬧一春一夏”,而從這之後,林黛玉就是經常、隔三差五的犯病、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