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裏豔陽似火,很多人感覺身體裏的“火”也燒了起來,便秘、口腔潰瘍、失眠、長痘……都隨之而來。廣東人的夏日特飲———涼茶,也開始粉墨登場了。很多人都準備著綠豆湯、五花茶此類的飲料,一天到晚隨時降火。但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主任李建軍副教授說,這樣的降“火”並不科學,涼茶也是藥,不是所有人都適宜飲用。
李建軍認為,中醫所說的火,有三種意思:1、維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的動力,叫做“少火”,是人體生長發育繁殖後代的能量,即生命活力。2、過於旺盛的火,消耗人體的水液,消耗正氣,叫做“壯火”,是病理的火。3、指外來的致病因素。如六淫學說中所講的“火邪”。
按照五髒學說來分,“火”可分為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腎火。無論哪一種火,都有虛實之分,比如“心火”,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幹;實火則表現為反複口腔潰瘍、口幹、小便短赤、心煩易怒。又如“胃火”,虛火表現為胃朊隱痛、饑不欲食、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幹口苦、大便幹硬。
虛火和實火的降火方式十分不同。如心氣虛導致的“虛心火”,降火需用生地、麥冬。而旺盛的“實心火”,則常用黃連瀉心湯,用苦寒之物來平抑實火。而“實胃火”,可以喝點五花茶、金銀花茶,“虛胃火”則適宜飲用石斛、麥冬泡茶、西洋參茶。如果辨錯證、用錯藥,不是降火過了頭,就是“火上澆油”。
李建軍表示,由於嶺南地區氣候炎熱、暑氣盛、瘴氣多,暑熱耗氣傷津,所以“老廣”們都愛喝涼茶降火,但涼茶中所用的藥材多具有清熱益氣、滋陰潛陽的功效,加之民間流傳組方配伍並不嚴謹,故用來煲涼茶的中藥材有的可以藥食兩用,有的則隻能用來入藥。因此,李建軍強調“涼茶並不是茶,而是藥”,適當的時候可以用來解解暑,但應該節製有度。即使在炎熱的夏季裏,仍有一大部分人不適宜喝涼茶。
提醒:
四類人群降火不能靠涼茶
陽虛體質的人:長日坐辦公室麵對電腦的人,由於體力勞動強度和戶外活動都比過去減少,陽氣的推動功能得不到鍛煉。此外,空調的使用造成了體內陽氣隨季節的升發乏力,故許多人的體質在向陽虛過渡,已經不能再承受寒涼物質的大量刺激。如果經常出現怕冷、四肢發涼、麵色蒼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的現象,那麼夏日喝涼茶降火就不再適宜。
苦夏的人:苦夏是指夏季氣溫升高後,人體出現胃口下降、不思飲食、身體乏力、精神不振的狀態。苦夏的人脾胃陽氣的推動運化功能較弱,食物攝入得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對較低。
月經期和產褥期女性:經脈的溫煦是保持脈道暢通、防止淤血阻滯的關鍵。女性月經期和產後身體極為虛弱,尤其對冷熱的刺激極為敏感。如果由於天氣熱而不加節製地飲涼茶,寒涼的刺激就會使血流滯澀緩慢,甚至形成淤血,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經量減少,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閉經、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