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其他的季節的食療方法而言,我們夏季常常要把清熱祛濕放在首位的,所以我們夏季在現在食材的時候我們會主要注重這個方麵的選擇的,當然我們還要注意的就是這些食材哪些是比較適合我們放入粥中的。
兩款砂鍋粥有益營養
此外,夏天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出汗多,能量消耗大,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水分補充而氣津兩傷,人們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瘦。同時,人到了夏天,常會感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這是由於夏天氣溫高,出汗後水分流失多,血管擴張血液流於皮膚表麵,胃腸道中血液相對減少、機體失調而造成的。營養專家認為,炎熱季節必須講究飲食調節,采取相應的食補對策,通過食粥來補充營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砂鍋粥當中,有兩款常見的粥相當有營養,也比較適合在夏天喝。一是膏蟹粥,具有滋陰補血、大補強健的功效,主要實用於虛勞、體虛、小便頻繁;肉蟹粥具有開胃消水腫、健脾的功效,主要實用於衰弱、精神不足,食欲不振等;另外一款是山雞粥,它可以起到擴大血管、抵抗血小板凝聚、滋補肝腎、益氣補血的作用。
此外,有些人在家做砂鍋粥時,還喜歡加入一些藥材增加營養。專家提示,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藥材,則可先熬煮中藥成為藥汁,過濾掉沉澱後再加入米或麵煮粥,或先將中藥研成粉末,再入粥與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體較大,應先進行刀工處理,再下鍋煮粥,以使粥稠味濃。
喝粥適宜清補
夏季養生,清補相當重要。而在砂鍋粥裏麵,海鮮的美味最為誘人,如何讓清補和美味兼得?這款簡單易做的“南瓜水蟹粥”就是兩者兼得的砂鍋粥。“南瓜水蟹粥”簡單易做,做法是先把南瓜煮熟打茸,然後在粥熬好之時,瓜茸水蟹一起放,即熟即吃,味道鮮美,鮮豔的橙色、黃色賣相的粥,令人眼前一亮。
在做這道粥之時,需要用大火至開鍋後改為文火熬煮,晾涼後即可食用,這款解暑粥有清心瀉火的功效,可以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滋養腸胃,並且溫和調理機體,是夏季祛火養生的好方法,最適合夏季食用。
有專家提示,夏令進補不能過於猛烈,特別是對身體比較虛的人來說,溫熱厚重之味的粥不太適宜,容易造成虛不受補的情況。夏季隻宜於“清補”,也就是利用既能補身體,又能生津液、解渴消暑的食物或藥物來補充身體所需之不足。主要以進食新鮮果蔬及藥性平和、偏涼的藥物,以達到體內陰陽虛實的平衡。因此,在家熬製砂鍋粥的時候,選擇鴨、雞、木耳、香菇、蘑菇等,加入到砂鍋粥裏麵,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以水魚等進補猛烈為主要原料的砂鍋粥在夏季不太合適。
不少清熱解暑的“祛濕粥”都屬於老火粥,可以在家裏熬製砂鍋粥。據行家介紹,祛濕粥的材料主要有菜幹、柴魚、冬瓜、薏米等,這類粥品在家也可以製作,煮起來也比較簡單方便,隻是需要以煮砂鍋粥的方式老火慢煮即可。
南方清熱北方潤燥
我國南北方的氣候差異大,夏季在北方容易造成“暑熱”,在南方多是“暑濕”。飲食養生上,南北方就要各有側重。
北方“暑熱”,重在養肺潤燥
中醫認為“暑熱”會傷“津液”,導致人們出現乏力、口幹、皮膚幹燥等症狀。
對付暑熱吃水果
要多補充水分,多食用一些養陰生津、養肺潤燥的水果,如西瓜、梨、提子等。
菊花煮粥或泡茶
用菊花、綠豆、百合、蘆根來熬粥,能起到清熱養陰的效果,也可用枸杞和白菊花(或金銀花)泡茶。
南方“暑濕”,注意健脾清熱
飲食最好以健脾、清熱、去濕為主。
多吃陳皮、薏米,或用赤豆、綠豆、黑豆或苡仁三種食物煮後飲用,可健脾祛濕。荔枝、龍眼、芒果、榴蓮等導致濕熱產生的熱帶水果,不宜多吃。
解渴莫過豬肉湯
豬肉排骨湯裏含有大量電解質、氨基酸,這些成分恰恰是高溫的夏天,人體最缺少的東西,所以燉一鍋排骨湯,喝湯吃肉是簡單易行的夏季養生之法。
在燉湯的時候,把浮油去掉,加些冬瓜、葫蘆、海帶等。
薑片消暑濕
梅雨天多吃些薑可達到消暑祛濕的功效。把生薑放在菜裏一起烹飪,或者切兩片放嘴裏嚼,還可以煮生薑水當茶喝。
如果梅雨天受涼,可用生薑50克煎服,以避免濕邪侵身。
夏吃綠豆粥南北都適宜
有些食物南北方都可用來清熱消暑。
如西瓜、冬瓜、苦瓜、蒲公英、綠豆粥等,但綠豆粥熬製的時候最好添加一些粳米,這樣保健效果更佳,且有保護脾胃的作用。馬齒莧也有散熱消腫、解毒去濕的作用。
中醫認為夏季的高溫會耗氣,對於氣虛的人,建議吃一點西洋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