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7月15日,天氣晴朗的中國黃海上竟出奇的沒有一絲海風,整個海麵如同湖水一般平靜。遠處,一艘從美洲駛往中國的郵輪正犁破海水緩緩駛來。
這時的北半球已經到了夏季,天氣也開始有些熱的讓人受不了了,自然沒人想著去甲板上透透氣,雖然潮濕的船艙裏味道真不怎麼樣,但總比在甲板上忍受毒辣的太陽強很多吧?
當然,也不是誰都願意呆在憋悶的船艙裏,就如頭等艙外的甲板上,就有十幾人不怕熱的站在遮陽傘下眺望著蔚藍的大海。從他們的打扮來看,應該是中國人無疑,腦後的辮子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們,正是從南美洲轉道美國乘船回國的劉邦國等人。
自從上次整軍開始,劉邦國便幾乎一步不離基地,跟著士兵們同吃同住,訓練更是一次都沒落下。
兩個月的高強度訓練、整頓卻也是初見成效,浮躁的軍心也算暫時壓了下去。畢竟每天的訓練和對抗演練都讓人頭痛欲裂了,根本不容他們有時間去想其他的事情。
而這還沒完,緊隨之後的就是又一次大規模的整編工作。不同以往的是,此次整編涉及到的範圍很大,幾乎囊括了劉邦國出海軍外的全部軍隊。
不同於之前的三師編製,這次經過整編之後的陸軍則是形成了兩個整編師、一個特種大隊、一個近衛加強團還有一個重炮旅的編製,總人數達到了三萬六千多人。之前的教導團則拆散充入各個基層。
每師定員一萬兩千人,分為六個團、一個師直屬加強營、一個師部警衛營還有一個炮營。每團加上團部定員一千六百人,由三個營和一個團直屬加強連組成。
每營又分為四個連和一個直屬加強排,加上營部共四百五十人。每個連配有三個排,加上連長、指導員、副連長、副指導員、各排排長、司務長等幹部一共是130人。
另外就是,每個連標配有一個炊事班,而每排下轄三個班,定員三十五人,每班又設一個班長和三個三人組成的戰鬥小組。
戰鬥小組,簡單來說就是由三名戰士成立的一個互相掩護、攻擊的小戰鬥單元,由組長帶領兩名戰士執行戰鬥任務,組長在前麵為尖兵,負責指揮組員進行戰鬥,戰士按組長指揮使用火力,集中火力,消滅敵人,並自覺掩護組長側翼安全。
在戰鬥小組遇到傷亡時,相鄰剩餘戰士自覺靠攏組成新的戰鬥小組,繼續完成戰鬥任務,使整個連隊保持完整的戰鬥組織和戰鬥力。
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發揮戰士的戰鬥戰術積極性。使戰士更加團結,戰術更加靈活,戰鬥力更加強悍,這也是此次改編後新設的基礎的戰鬥單位。
兩師師長分別是由蔡鍔和李浩池兩人兼任,不過目前蔡鍔仍在東南亞地區練兵,第一師剩餘部隊由張孝淮代管全文閱讀定心劍至尊帖。
而那個劉邦國堅持成立的重炮旅則是隻有三個炮團組成,其餘的編製大體與常規編製沒多大區別,但基礎編製隻到班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