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京城裏街頭巷尾到處都是說袁世凱抓權不放、有狼顧之姿而這些話據查都是從瞿派口中傳出的現如今官製改革在即,傳出這樣的風聲於袁世凱的政治渴求影響不小啊”劉忠回答道,也一起簡單的說了下自己的見解
“好,我知道了”聽完劉忠的情報劉邦國隻是淡淡的說了這麼一句,便再無聲息
當然這不是劉邦國不想了解的多,隻是因為他已經明白了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京中在此時突然出現這種言論並非偶發事件而這隻是一件即將爆發的政潮前奏而已
其實這件事情並不複雜,在1907年清末官製改革問題上,軍機大臣瞿鴻禨因堅決反對撤銷軍機處、設立責任內閣,由此和首倡其議的奕劻、袁世凱集團形成了尖銳的矛盾,並引發了丁末年的那場政治地震,史稱“丁末政潮”
客觀的說,瞿鴻禨雖然看似保守,但並非是什麼卑鄙小人瞿鴻禨出身耕讀世家,多年的儒家傳統教育培育了他憂國恤民的清廉品格和“為天地立身、為生民請命”的士人風骨
甚至為母丁憂之後連返京的路費都湊不齊,這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晚清,無疑是可與包拯相媲美的的清官榜樣和道德楷模
他在任期間不懼權貴,曾一舉彈劾四十餘名官員,當時人送岑春煊綽號“官屠”,與“士屠”張之洞、“人屠”袁世凱並稱“清末三屠”
但最終的結局卻並不是那麼的樂觀,一度傾向於瞿的禦使惲毓鼎被袁世凱買通,由他向慈禧上奏了一道由袁的心腹起草的奏折,成為袁的槍手最終導致他本人以及岑春煊去職,所謂清流派一敗塗地
“這我們要不要有動作?”聽到劉邦國沒頭沒腦的一句知道了,劉忠有些摸不透他的意思,又問了一句
“不,這件事情不用我們管,也管不了,如果有可能的話,就去扇扇風不過最終的結局改變不了,不管是‘清流’還是袁世凱,這次都得不到什麼好處”劉邦國解釋道
因為他知道,這次風波平息之後,那位穩坐朝堂的老太婆開始不相信漢臣了,袁世凱最終被逼請辭八大兼職,那些個清朝的皇親貴胄開始越來越多的進入決策層
這件事情,對劉邦國唯一的影響就是張之洞要被老太婆頂出來‘抑袁’了,以後在湖北的事情會簡單許多
而袁世凱,也正是在這場風波中被老太婆頃於越來越多的猜忌,最終‘被足疾’下課可以說他這次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失去老太婆的信任再想找回來卻是不可能了
“看來,我們要加快步伐了”劉邦國喃喃說道
畢竟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就意味著張之洞就快要離開湖北而署理軍機處了,必須要趁他還在湖北的時候立足ォ行
“明天一早就給盛宣懷遞貼,我要拜訪他”想及此處,劉邦國開口對劉忠吩咐道(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