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後記(1 / 1)

由作者去解釋結局是一件很囧的事,而我正好寫了這種囧結局,隻好做一回囧人。

那狗血而倉促的結局啊。

這是一篇關於逼迫與被逼迫的文,沉悶壓抑得讓我不想看第二遍,所以修文也就無從談起。

有時候我們眼中所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但又自以為是真相。我們被蒙蔽,或者以為別人被蒙蔽。我們逼迫別人,又被別人逼迫。

故事隻是個載體,如果注定我們看不明真相,故事的圓滿與不圓滿又有什麼區別。故事裏圓滿,故事外也注定不會圓滿。

葉修的母親以為,死後留戀著他們父子就是愛著他們,以為看著葉修成家立業就是愛著他。結果呢?結果有讀者評論說,他媽媽一直留在他身邊幹嘛!

這句話讀者可以說,葉修卻是萬萬不能說的。

也正是因為葉修的萬萬不能說,所以他選擇在無法過問他媽媽意誌的情況下,順從他以為的他媽媽的意誌。

他也許在他媽媽活著的時候還會頂撞她,堅持自己,但是他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他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跟死去的媽媽說理。

“理”是什麼?是葉修腦子裏根深蒂固的禁錮與逼迫。

葉修退卻了,他選擇放棄傅明。

如果不是傅明,任何人都無所謂。

而劉世晴的哥哥拿自己的命換他的命。

如果覺得雷,那麼真相是,劉世晴是劉世洋的母親抱養來的。

不過無所謂,反正都是禁忌。

劉世洋那種古板的頭腦當然不會愛上自己的妹妹,劉世晴窮追猛打,終於開花結果,可惜果子還未成熟已經天塌地陷。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劉世晴要與葉修結婚,因為知道這個男人不愛她。

葉修與劉世晴結婚,因為他媽媽需要一個媳婦,而劉世晴最合適。

在逼迫與被逼迫中,如果呼吸不到可以掙紮求生的空氣,結局隻有死亡。

傅明就是葉修的空氣。

唯一的,稀薄的空氣,同樣的被逼迫著的也逼迫著葉修的空氣。

可是這團空氣最後連自己也無法保存,更不用說有多少能力為葉修抗拒四麵八方的逼迫,隻有煙消雲散。

葉修終歸要窒息而死,盡管看起來葉修還在苟延殘喘。

也許傅明死了才會真正相信葉修可以看到鬼。

葉修說:“

我要是死了,死之前一定把這種東西都他媽燒得一幹二淨,什麼也不剩,我要是成了鬼,肯定一個人跑得遠遠的,免得看了心煩。”

可是傅明舍不得。他選擇悄悄地跟在葉修身邊。他帶著極為龍套的烏蒙一起隱藏起來,免得葉修看了心煩。

這就是結局。葉修像一個大氣球,看起來內心強大,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逼迫可以我行我素,但其實隻要小小的一根針,就可以將這種偽裝的強大一下子戳破。

他無力反抗,不想反抗,慷慨赴死,死得悄然無聲。

他從一開始就是悲觀主義者,猶豫不決,懦弱自閉,在傅明支撐出的微薄的空氣裏感受丁點陽光,饑渴的呼吸。

至於劉世洋,他從小就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逼迫著葉修,直到葉修結婚還逼迫著他。

逼到最後,劉世洋因為妹妹學會了反抗,葉修卻因為他最後放棄了反抗。

前世的番外無非討論如果愛如何愛的問題。

真的可以為愛豁出一切嗎?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這篇糾結壓抑的文虐人虐己,寫得很鬱悶,看的也很鬱悶,憋著一口氣匆匆趕完結局,節奏上有把握不當之處,以及其他雷人之處,各位多多擔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