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袁紹既去了許攸,又去了張邰、高覽,又失了烏巢糧草,軍心惶惶。
許攸又勸曹操作速進兵;張邰、高覽請為先鋒;曹操從之。
即令張邰、高覽領兵當夜往劫袁紹大寨,李海峰(荀攸)的神機營輔助進攻。
李海峰(荀攸)遣史渙、韓浩、李大錘、荀緝等領數百人,攜帶數門大炮,偷偷運至袁紹營邊。
袁紹軍營本來防備甚嚴,營寨鹿角十重,飛鳥亦不能飛入。一般的劫營很難成功,但曹軍中有了大炮,再嚴密的防守怎麼能抵禦大炮的攻擊。
當夜三更時分,李大錘、荀緝等人,在史渙、韓浩的護衛之下,悄悄將數門大炮拉到袁紹大營不遠處,李大錘親自逐一檢查妥當後,幾個士兵同時點燃了引線,幾聲震天的霹靂聲響處,大炮炮口發出長長的一道火舌,在黑夜中甚是醒目,直飛到袁紹軍營,頓時,袁軍軍營的柵欄被炸的七零八落,火光衝天,袁兵頓時鬼哭狼嚎,死傷無數。
袁紹軍兵知道霹靂車的厲害,俱無鬥誌,紛紛而逃。
張邰和高覽乘勢三路攻入袁紹軍營,混戰到天明,紹軍折其大半。
李海峰(荀攸)獻計道:“今可揚言調撥人馬,一路取酸棗,攻鄴郡;一路取黎陽,斷袁兵歸路。袁紹聞之,必然驚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動時擊之,紹可破也。”
曹操用其計,使大小三軍,四遠揚言。
袁紹大驚,急遣袁譚分兵五萬救鄴郡,辛明分兵五萬救黎陽,連夜起行。
由此可見袁紹無謀,一方麵曹操如果分兵出擊,曹操用兵,兵貴神速,怎麼會提前如此聲張呢?
而且,曹軍本來兵少,怎麼可能分兵出擊呢?
由此可見袁紹做事遇慌則亂,不懂用謀,袁紹用兵,目光短淺,沒有良謀。
袁紹如此用兵,被曹操所敗,不足為奇。
曹操探知袁紹兵動,便分大隊軍馬,八路齊出,直衝紹營。袁軍俱無鬥誌,四散奔走,遂大潰。
袁紹披甲不迭,單衣幅巾上馬;幼子袁尚後隨。張遼、許褚、徐晃、於禁四員將,引軍追趕袁紹。紹急渡河,盡棄圖書車仗金帛,止引隨行八百餘騎而去。
曹操大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
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將領有的說道:“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
曹操搖搖頭,說了一句至理名言:“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曹操氣量,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