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4章(1 / 2)

她就算是籬煙公主林黛玉的伴讀吧,她伴了她三年呢。

而她的哥哥當時就是太子吧。

再不,做王妃,做側王妃也好。

偏偏做了無名無爵的寶玉的——側室。

老天爺,你就這樣和她過不去嗎?每一次讓她的希望破滅,如今更讓她萬劫不複。

她還能東山再起嗎?她薛家還有希望嗎?爹爹臨終死不瞑目的樣子,驀地閃在腦中。

再沒有可能富貴在天,再沒有美麗容顏,再不可能步上青天!

她徹底絕望。

忽想起了戲文,學起青衣的模樣,長袖一甩,一個轉身回眸,淒然一笑,拖了拉長腔唱道:“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

一聲“苦”啊,道不盡心事,一聲“悲”,說不盡傷心。她原是可憐人!

她忽然開竅,唱出聲來,就這樣不停地唱了幾天。可從此嗓音粗啞,隻能演上年紀的人。

兒在娘心

卻說吳羽清進入太上皇書房。

太上皇正想著龍逸飛接見釋瑛國國王和王妃的事。他接到釋瑛國的書信,釋瑛國皇帝與皇後來到中原,與他商討兒女婚事。這會兒皇兒龍逸飛正按國禮接見釋瑛國皇帝夫婦,覲見後就該是兩家親戚往來。

見到閨中密友,賈敏該是高興的,畢竟多年不見了。當年分手時還是待字閨中,如今兒女都該成親了。

時間真是不饒人。

施禮參拜,吳羽清稟道:“太上皇,臣為賈氏探春之事,來請皇上定奪。”

林如海道:“她有何事,你說說看。”

吳羽清道:“賈探春在我父親書房外,已跪了一夜。

原來在東平王府裏,探春為了爹娘能少受苦,決心安分守己,做好妾的本分,適當時機把自己融入王府的日常生活中,等她在王府裏立足安身,爹娘也就可以熬出頭,脫離苦海。

然而,東平王爺餘怒未消,下令府裏人不得給探春一家人好臉色。

探春每日晨昏定省,不敢懈怠,到東平王妃身前請安,小心侍奉。

府裏能理解她的,是吳羽清的貼身侍衛吳嶙炯。

吳嶙炯本是受吳羽清指派,監視探春的一舉一動的。

他是東平王爺養大的孤兒,從小跟在少王爺吳羽清身邊。他對東平王爺感恩戴德,因而對吳羽清極忠心,對他如親兄弟般,不能讓吳羽清受到半點傷害,而吳羽清對他,名義上是主仆,私下裏他們是朋友,無話不談。

吳羽清口冷心善,吳嶙炯了解他的脾氣。而且他與吳羽清出國遊曆,滿腦子思想同他一樣,對吳羽清的心事,他不言自明。

吳羽清命他看著探春,是他不放心探春今後在王府處境更難,在王府諸人與你爹娘之間為難,而吳羽清不能出頭,才讓他暗中留心探春的生活。

探春騙婚之事,他極氣憤。吳羽清一人愁悶,他不能原諒探春。

但他忠厚樸實,胸中有經緯,明是非。他細想後,探春也是出於無奈,她對婚嫁沒有選擇,她隻有服從。

然而從賈政、趙姨娘與賈環入府,他開始理解探春。

她有傲氣,她不想屈從於她的身份,她的地位,她要的是平等。他從她不屈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內心的不平靜。

她雖然不認她親生娘與胞弟,卻在暗中關心她們。

知道她弟弟用功讀書,探春有心為弟弟送書籍過去,侍書常去也不方便,若被王府人知道,必要亂嚼口舌。

吳嶙炯便一語不發,攬了過去,解了她的為難。

他從小沒有父母,渴望爹娘的溫暖,看到探春有爹娘卻不能認,他爹娘為他吞聲,他有些同情於她。

但,他隻能默默地幫她。

她的身份是少王爺妾室,雖然他知道吳羽清是以兄妹之禮待她,可男女大妨,他不得不防,吳羽清的名聲,他還是要在意的。

昨日,東平王妃在園裏涼亭閑坐乘涼,探春站在身後侍奉。

小徑盡頭,趙姨娘一身粗布衣,看一眼這邊前呼後擁,低頭轉路匆匆而去。探春忙低頭當作沒看見,眼睛看向別處。

東平王妃瞥一眼探春,搖著扇問道:“你認得她嗎?聽說她是你府裏的人。”

探春隻得答道:“王妃,她是我爹的姨娘。”

東平王妃問道:“你爹在王爺那兒做的還慣吧。”

探春道:“應該習慣吧。”

東平王妃道:“也難為他了,做慣了老爺,這一下子做下人,怎麼做得好。”

探春沒有回答。

一日裏的小心翼翼,陪著東平王妃,晚上回到房裏,心神一鬆,躺在床上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