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是東路以諧趣園做中心的建築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閣,靠北緊鄰是霽清軒。這一組建築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閣)和南方的幽趣(如霽清軒)兩種長處。諧趣園主要部分是一個荷花池子,繞著池子有一組長廊和建築。諧趣園占地麵積不大,房子也因此稍嫌擁擠,但是那個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開時,真是又香又好看。歡喜雀鳥的,這裏四圍樹林子裏經常有極好聽的黃鳥歌聲。啄木鳥聲音也數這個地區最多。夏六七月天雨後放晴時,樹林間的鳥雀歡呼飛鳴,更是一種活潑生機。地方背風向陽處,長年有竹子生長。由後湖引來的一股活水,到此下墜五米,因此作成小小瀑布,夏天水發時,水聲嘩嘩,對於久住北方平地的人,看到這些事物引起的情感,很顯然都是新的。霽清軒地位已接近園中後圍牆,建築構造極其別致,小院落主要部分是一座四麵明窗當風的軒,一株盤旋而上的老鬆樹,一個孤立的亭子,以及橫貫院中的一道小小溪流。讀過《紅樓夢》的人,如偶然到了這個地方,會聯想起當年書中那個女尼妙玉的住處。醉眠芍藥茵的故事,也可能會在霽清軒大門前邊一點發生。這個建築照全部結構說來,是比《紅樓夢》創作時代略早一點。有人到過諧趣園許多次,還不知道麵前霽清軒的位置,可知這個建築的布置成功處。由諧趣園宮門直向上山路走,不多遠還有個樂家軒,雖隻是平房一列,房子前花木卻長得極好。杏花以外丁香、梨花都很好。景福閣位置在半山上,這座重屋曲折“亞”字形的建築,四麵窗子透亮,繞屋平台廊子都極朗敞。遇著好機會,我們可能會在這裏看到一些麵孔熟悉的某種文藝工作者、電影、歌劇、話劇名演員,……他們也許正在這裏和國際友人舉行遊園聯歡會,在那裏唱歌跳舞。

頤和園最高處建築物,是山頂上那座全部用彩琉璃磚瓦拚湊作成的無梁殿。這個建築無論從工程上和裝飾美術上說來,都是一個偉大的創作。是二百年前的建築工人和燒琉璃窯工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留下的一份寶貴遺產。在建築規模上,它並不比北海那一座琉璃殿壯麗,但從建築兼雕塑整體性的成就說來,無疑和北京其他同類創作,如北海及故宮九龍壁、香山琉璃塔等等,都值得格外重視。上山的道路很多:歡喜熱鬧不怕累,可從排雲殿後抱月廊上去,再從那幾百磴“之”字形台階爬到佛香閣,歇歇氣,欣賞一下昆明湖遠近全景,再從後麵翻上那個眾香界琉璃牌樓,就到達了。歡喜冒險好奇的,又不妨從後山上去。這一路得經過幾層廢殿基,再鑽上幾個小山洞。行動過於活潑的遊客,上到山洞邊時,頭上腳下都得當心一些,免得偶然摔倒。另外東西兩側還有兩條比較平緩的山路可走,上了點年紀的人不妨從東路上去。就是從景福閣向上走去。半道山脊兩旁多空曠,特別適宜於遠眺,南邊是湖上景致,北邊園外卻是村落自然景色,很動人。夏六月還是一片綠油油的莊稼直延長到西山盡頭,到秋八月後,就隻見無數大牛車滿滿裝載黃澄澄的糧食向合作社轉運。村莊前後也到處是糧食堆垛。

從北邊走可先逛長廊,到長廊盡頭,轉個彎,就到大石舫邊了。大石舫也是乾隆時作的,六十年前才在上麵加個樓房,五色玻璃在當時是時髦物品。除大石舫外,這裏經常還停泊有百多隻油漆鮮明的小遊艇出租。歡喜劃船的遊人,手勁大可租船向前湖劃去一直過西蜂腰橋再向南,再劃回來。那個橋值得一看。比較合適的是繞湖心龍王廟,就穿十七孔橋回來。那座橋遠看隻覺得美麗,近看才會明白結構壯麗,工程紮實,讓我們加深一層認識了古代造橋工人的聰明和偉大。船向回劃可飽頤和園萬壽山下麵全部風景,從各個不同角度看去,才會發現繞前山那道長廊,和長廊外臨水那道白石欄杆,不僅發生單純裝飾效果,且像腰帶一樣把前山建築群總在一起,從水上托出,設計實在夠聰明巧妙。歡喜從空曠湖麵轉入幽靜環境的遊人,不妨把船向後湖劃去。後湖水麵窄而曲折,林木幽深,水中大魚百十成群,對小船來去既成習慣,因此也不大存戒心。後湖在秋天裏在一個極短時期中,水麵常常忽然冒出一種顏色金黃的小蓮花,一朵朵從水麵探頭出來約兩寸來高,花不過一寸大小,可是遠遠的就可讓我們發現。至近身時我們才會發現花朵上還常常歇有一種細腰窄翅黑蜻蜓,飛飛又停停。彼此之間似相識又似陌生。又像是新認識的好朋友,默默地又親切地貼近時,還像有些靦腆害羞。一切情形和安徒生童話中的描寫差不多,可是還要美麗一些,一時還沒有人寫出。這些小小金絲蓮,一年隻開花三四天,小蜻蜓從湖旁叢草間孵化,生命也極短暫。我們缺少安徒生的詩的童心,因此也難更深一層去想像體會它們生命中的悅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