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山公園的熱鬧相陪襯的是隔不幾十步的太廟的冷落。不知為了什麼,去太廟的人到底少。隻有年輕的情人們,偶而一對兩對的避人到此密談。也間有不喜追逐在熱鬧之後的人,在這清靜點的地方散步。這裏的柏樹林,因為被關閉了數百年之後,而新被開放之故,還很頑健似的,巢在樹上的“灰鶴”也不曾搬家他去。
太廟所陳列的清代各帝的祭殿和寢宮,未見者將以為是如何的輝煌顯赫,如何的富麗堂皇,其實,卻不值一看。一色黃緞繡花的被褥衣墊,並沒有什麼足令人羨慕。每張供桌上所列的木雕的杯碗及燭盤等等,還不如豪富人家的祖先堂的講究。從前讀一明人筆記,說,到明孝陵參觀上供,見所供者不過冬瓜湯等等極淡薄賤價的菜。這裏在皇帝還在宮中時,祭供時,想也不過如此。是帝王和平民,不僅在墳墓裏同為枯骨,即所馨享的也不過如此如此而已。
你在第二天可以到北城去遊覽一趟,那一邊值得看的東西很不少。後門左近有國子監,鍾樓及鼓樓。鍾鼓樓每縣都有之,但這裏,卻顯得異常的弘偉。國子監,為從前最高的學府,那裏邊,藏有石鼓——但現在這著名的石鼓卻已南遷了。由後門向西走,有十刹海;相傳《紅樓夢》所描寫的大觀園就在十刹海附近。這海是平民的夏天的娛樂場。海北,有規模極大的冰窖一區。海的麵積,全都是稻田和荷花蕩。(北平人的養荷花是一業,和種水稻一樣。)夏天,荷花盛開時,確很可觀。倚在會賢堂的樓欄上,望著驟雨打在荷蓋上,那噴人的荷香和刹刹的細碎的響聲,在別處是聞不到,聽不到的。如果在蘆席棚搭的茶座上聽著,雖顯得更親近些,卻往往棚頂漏水,而水點落在蘆席上,那聲音也怪難聽的,有喧賓奪主之感。最佳的是夏已過去,枯荷滿海,十刹海的鬧市已經收場,那時,如果再到會賢堂樓上,倚欄聽雨,便的確不含糊的有“留得殘荷聽雨聲”之妙,不過,北平秋天少雨,這境界頗不易逢。
十刹海的對麵,便是北海的後門。由這裏進北海,向東走,經過澄心齋、鬆坡圖書館、仿膳、五龍亭,一直到極樂世界,沒有一個地方不好。惟惜五龍亭等處,夏天人太鬧。極樂世界已破壞得不堪,沒有一尊佛像能保得不斷脰折臂的。而北海之饒有古趣者,也隻有這個地方。那個地方,遊人是最少進去的。如果由後麵向南走,你便可以走到北海董事會等處,那裏也是開放的,有茶座,卻極冷落。在五龍亭坐船,渡過海——冬天是坐了冰船滑過去——便是一個圓島,四麵皆水,以一橋和大門相通。島的中央,高聳著白塔。依山勢的高下,隨意布置著假山、廟宇、遊廊、小室,那曲折的工程很足供我們作半日遊。
如果,在晴天,倚在漪瀾堂前的白石欄杆上,靜觀著一泓平靜不波的湖水,受著太陽光,閃閃的反射著金光出來,湖麵上偶然泛著幾隻遊艇,飛過幾隻鷺鷥,驚起一串的呷呷的野鴨,都足夠使你留戀個若幹時候。但冬天,那是最壞的時候了,這場麵上將辟為冰場,紅男綠女們在那裏奔走馳駛,叫鬧不堪。你如果已失去了少年的心,你如果愛清靜,愛獨遊,愛默想,這場麵上你最好不必出現。
出了北海的前門,向西走,便是金鼇玉橋。這座白石的大橋,隔斷了中南海和北海。北海的白日,如畫的映在水麵上,而中海的萬善殿的全景,也很清晰的可看到。中南海本亦為公園,今則又成了“禁地”。隻有東部的一個小地方,所謂萬善殿的,是開放著。這殿很小,遊人也極冷落,房室卻布置得很好。龍王堂的一長排,都是新塑的泥像,很庸俗可厭。但你要是一位細心的人,你便可在一個殿旁的小室裏,發見了倚在牆角無人顧問的兩尊木雕的菩薩像。那形態麵貌,無一處不美,確是遼金時代的遺物;然一尊則雙臂俱折,一尊則脰部隻剩了半邊。誰還注意到他們呢?報紙上卻在鼓吹著龍王堂的神像塑得有精神,為明代的遺物。卻不知那是民國三四年間的新物!仍由中南海的後門走出,那斜對過便是北平圖書館,這綠琉璃瓦的新屋,建築費在一百四十萬以上,每年的購物費則不及此數之十二。舊書是並合了方家胡同京師圖書館及他處所藏的,新書則多以庚款購入。在中國可稱是最大的圖書館。館外的花園,鄰於北海者,亦以白色欄杆圍隔之;惟為廉價之水門汀所製成,非真正的白石也。
由北平圖書館再過金鼇玉東橋,向東走,則為故宮博物院。由神武門入院,處處覺得寥寂如古廟,一點生氣都沒有。想來,在還是“帝王家”的時代,雖聚居了幾千宮女、太監們在內,而男曠女怨,也必是“戾氣”衝天的。所藏古物,重要者都已南遷,遊人們因之也廖落得多。
神武門的對門是景山。山上有五座亭,除當中最高的一亭外,多被破壞。東邊的山腳,是崇禎自殺處。春天草綠時,遠望景山,如鋪了一層綠色的繡氈,異常的清嫩可愛。你如果站在最高處,向南望去,宮城全部,俱可收在眼底。而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無線電台,東長安街的北京飯店,三條胡同的協和醫院都因怪不調和而被你所注意。而其餘的千家萬戶則全都隱藏在萬綠叢中,看不見一瓦片,一屋頂,仿佛全城便是一片綠色的海。不到這裏,你無論如何不會想像得到北平城內的樹木是如何的繁密;大家小戶,那一家天井不有些綠色呢。你如站在北麵望下時,則鍾鼓樓及後門也全都聳然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