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2 / 2)

“原來是這樣啊,王爺,臣妾也想要”

“可是這琴已經被父皇給了南宮羽菲”

“那王爺你就不能讓姐姐把它讓給霜兒嗎?霜兒也想要”

“行,隻要霜兒喜歡什麼都好”雖然嘴上這麼說著,可是心裏已經對白憐霜的看法有了一點改變。

“那霜兒就謝謝王爺了”隻要是南宮羽菲的東西她都要搶過來。

焦尾琴是一種古琴。古琴也稱七弦琴,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的製作曆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蔡邕的“焦尾琴”與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被人們譽為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琴”。經過江蘇省、溧陽市多位有關專家多年的考證和調研,發現東漢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蔡邕竟在溧陽有著一段看似平淡其實並不平凡的人生插曲,那張與他詩文一樣流芳千古的焦尾琴正是在溧陽製作而成的。

蔡邕係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在朝廷為官時受到陷害,後攜妻女“遠跡吳會,亡命江海,十二年矣”。在吳地長達十二年的避難歲月裏,蔡邕一直隱居在溧陽觀山、黃山湖一帶,讀書、著作。

據傳,蔡邕善彈琴,在溧陽,他教女兒蔡文姬彈琴。有一次蔡邕路過觀山,看見有一個人正在拿青桐木當柴燒做飯,架起一口大鐵鍋,下麵正在燒火,柴火在烈焰中劈劈啪啪的一陣作響,火勢正旺。蔡邕在旁邊經過,忽然發現一塊上好的青桐木正在燃燒,他知道青桐木是做古琴最好的材料了,這樣燒掉非常可惜,於是連忙把這塊木材抽了出來,撣滅上麵的火,他一邊仔細端詳著這塊燒焦的木頭,一邊連聲說:“可惜,太可惜了”。他這種舉動,把燒火的人弄懵了,蔡邕解釋說:“這塊木頭是做琴的好材料,燒掉實在是太可惜了。”燒火的人笑道:“原來如此,既然您這麼喜歡,就拿去好了。”令蔡邕興奮的就是這段被燒的青桐木所剩下的長度恰合琴身的需要,不過琴尾留下了燒焦的痕跡。蔡邕精心製作了一張古琴,他把燒焦的部分放在琴的尾部,並給這琴取了一個極為雅致的名字:“焦尾琴”。“焦尾琴的故事”在溧陽民間廣泛流傳,因著溧陽的特殊地理條件而被本土曆史文獻、書籍及百姓的口口相傳生動記錄了下來,這是曆史的幸事,因而顯示了其濃鬱的地域性和獨特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