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樓(1)(1 / 2)

1

2001年5月4日,《琴州晚報》(琴州是元成市的古稱)社會新聞版刊登了一條僅有一百字的短消息:

昨日淩晨,本市五公鎮地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謝家大院最後一位主人,八十一歲的謝春茗老人從自家小洋樓的閣樓窗口墜下,經搶救無效死亡。經過警方調查,排除了人為因素,推斷老人是由於身患多種慢性疾病,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自殺的。

十天之後的5月15日下午一點半,這張報紙被趙涼月舉到了楊錦水的麵前。

當時楊錦水剛從省城出差回來,一出火車站的出站口,先看到那張報紙,然後才看到報紙後麵的女友趙涼月,楊錦水直叫:“你幹嗎這是,又犯什麼毛病了?”

趙涼月指點著說:“我讓你仔細看看,看哪兒呢?看這兒!”楊錦水便看到了老人跳樓自殺的那條新聞。

“怎麼了,元成一百二十萬人口,這樣的事兒一天得好幾起吧,有什麼大驚小怪的?”楊錦水根本沒當回事。

“你說你這個人哪,反應遲鈍。走走走,跟我走。”

趙涼月拽著楊錦水來到他倆那輛二手的桑塔納旁邊,先把楊錦水像塞個包袱似的推進車裏,然後她開車拉著楊錦水出了站前廣場,穿過十幾條街,橫跨元成市的幾個區,最後來到了南部遠郊,這兒的地名叫五公鎮。

五公鎮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城區,依托名盛一時的五公煤礦有過五六十年的輝煌。不過近年來由於煤炭資源的枯竭,漸漸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與大廈林立、車水馬龍的北部新城區相比,這兒的馬路殘破不堪,胡同又小又窄,樓房灰暗破敗,呈現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象。

但五公鎮有個特點,因為這裏“開埠”很早,德國人從十九世紀末就開始經營煤礦和鐵路,所以留下了很多百年老宅,因此五公鎮就成了元成的一張“曆史名片”。

趙涼月駕車在五公鎮狹窄而簡陋的街道上三拐兩拐,最後將車停在了一個小小的胡同口邊。

楊錦水知道這個地方,這是當年名盛一時的謝家大院。幾經滄桑,原來的亭台樓閣大都毀損,隻剩下了胡同裏麵的一座小洋樓。

趙涼月拖著楊錦水下車後,指著那小樓傲然宣布:“楊錦水同誌你聽好,從四天之前開始,小妹已經是這座小樓的主人了!”

楊錦水還沒回過神,趙涼月又像變戲法一樣展示了一份“房屋租賃合同”。楊錦水叫道:“沒睡醒吧你,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啊,你租個小樓住?”

趙涼月回了一句:“你才沒睡醒呢!”然後才開始解釋。

趙涼月和楊錦水已經相戀了三年多,住的是楊錦水的一間單身宿舍,又小又窄,環境也太亂,倆人就琢磨著到外麵租個房子住。正在此時,趙涼月忽然聽說這個小樓要出租,就捷足先登,以三千元一個月的價格跟房主簽了合同,轉手又把樓下的幾間轉租,這樣,便可以“以房養房”,白住這個小樓的整個二層。她沒跟楊錦水商量,是為了給他一個驚喜。

楊錦水打斷她問:“慢點慢點,你跟哪個房主簽的合同,謝老太太不是死了嗎?”

趙涼月說:“對呀,可她前兩天又回來了一趟,說看你倆沒正經地方住,我怪心疼的,反正我有個小盒子待著就行了,這邊的房子呢……”

趙涼月自己說自己笑,見楊錦水直瞪眼,這才把實情告訴了他。

實情是,謝老太臨死之前,已經把這個小樓作為遺產,贈送給了她的小保姆宋庭芬。宋庭芬嫌這房子風水不好,所以低價出租,很簡單的一件事。楊錦水有些懷疑地問:“謝老太為什麼會把房子給小保姆,她的兒女呢?親屬呢?他們要來爭遺產怎麼辦?咱們市就有過類似的實例,上個月我們台就播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