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一代寫手(2)(3 / 3)

兩年間,朱海軍以自己的文字在互聯網上引起無數驚濤駭浪。這不僅因為他的滔滔雄辯,還因為其令人瞠目結舌的兩套自創理論:一是關於人類直立行走的新解釋——“性進化與人類形成”,認為“麵對麵性交活動中的壓力對人類祖先直立行走有推動作用”;另一個是“地理位置決定論”,認為“地裏位置的優劣決定了國家的發達與否”。然而天妒英才,意外猝死讓年僅33歲的朱海軍永遠留在了2000年的互聯網上。他去世後,網上“悼”聲四起,《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等媒體相繼進行大篇幅報道,而網友自發為他設立的網絡祠堂至今仍然存在。

網絡上的朱海軍狂妄還有些恃才傲物,自從接觸互聯網後,現實中寂寞而又無奈的朱海軍發現“無限的互聯網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他要“全麵出擊,占領國內所有主要網上論壇”,“快去用我們的強勢在廣闊的因特網上搶占空間吧。”“強勢存在”是朱海軍自己生造出來的一個詞,“我在因特網上的強勢存在”是他喜歡說的一句話,朱海軍想借此表明,在互聯網上,他不但存在,而且勢力很強大。

網絡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是很久以來,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個說法,朱海軍打破了這一說法。他不但用真實姓名寫作,而且在生活中他會問陌生人:“我是朱海軍,你認識我嗎?”他的強勢存在還在於他驚人的寫作速度和驚人的文字組織能力,任何與他論戰的帖子剛發出不久,他就會迅速地組織起好幾篇上萬字文章反擊,對方論戰的文章眨眼間就被他的反擊淹沒。經過互聯網最殘酷的圍攻絞殺生存下來的頑強生命力,經過千萬隻腳的反複踐踏,朱海軍成了互聯網上誰都沒辦法阻止其怒放的野花。

“西湖評論”是朱海軍駐足網壇、橫掃千軍的前陣,在不到兩年時間裏,他在該論壇發表200餘篇的文章!沒日沒夜的創作,日產兩三萬,高擎槍矛到處論戰,闖到哪裏,哪裏就水漲船高、硝煙彌漫。從讀書筆記到生活隨感,從奇談怪論到兒童詩歌,朱海軍風采飛揚,影響驟增。在榕樹下“躺著讀書”論壇遭圍攻,他展開車輪戰,嘲笑作家陳村讀書太窄、排斥新論;在搜狐“文學苑”論壇,他發表過對餘秋雨的評論《讀小說是一種性生活》;剛進中文熱訊“現代文學論壇”,即被認出,被投以“朱兄又殺到這來了!”的歡迎詞……“從量上講,誰也沒有我寫得多,寫得快;從質上講,幾乎每篇文章都能引起爭論”,他自己這樣描述他在論壇上的寫作。

資深網蟲李方這樣評論他:“小朱同學的帖子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ˊ。一個中心就是出名。基本點之一是惡炒麵對麵(一套非常怪異的性學理論),翻來覆去不厭其煩,真個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直要家喻戶曉老少皆知。其另一個基本點是反著來。你說誰是民族英雄,他偏說那是不仁不智;你說誰是無恥漢奸,他非說那是大智大勇。總之是要標新立異引人注目。這兩個基本點都是為一個中心服務的。如果僅僅是要出名,一定程度上來講小朱同學還是很成功的,這一點他頗可以自慰一番。網絡上看中文的誰沒聽說過朱海軍呀?至於是好名壞名還是怪名就不好說了。”【12】

為了“一個中心”,他在網上掀起論戰無數,盡管他的觀點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但他基本上保持了一個論辯者的風範,以真性情示人,因此也贏得了相當數量網友的尊重。應該說,朱海軍對於網絡文化的建設和挑戰人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嚐試。正如一位網友在紀念文章中所說:“從掐架前線回來的人說到朱海軍,沒有幾個佩服他的觀點,但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什麼精神?我歸納為“執著,執著,再執著”,更有人直蹈骨髓地定義他為“偏執,偏執,再偏執”。

朱海軍的讀書筆記在網絡上人氣居高不下,他不但在讀書筆記中拉東扯西,“扁”國學於體無完膚而後快,而且筆觸犀利,叫人透不過氣來。看看“漢民族的睾丸被擊碎了”“屈原的人格分裂”“魯迅、胡適是思想家,還是翻譯和批判家”……僅從標題就夠刺激!夠搶眼!目的達到——“出名”。另外,他善於圍著“死人”狂轟亂炸,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福澤諭吉、屈原、魯迅、胡適……你們不是沒有話語權了嗎,你們不是沒有趕上互聯網時代嗎,那就別怪我朱海軍利用網絡盡情地“扁”你們了。

他確實以強者的姿態在互聯網上存在著,他死後,幾乎所有和他論戰的人都站了出來,每個人都在表達自己的哀思。到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虛擬世界的ID後麵是一顆顆真實的心靈。仔細閱讀朱海軍的文章,把他的文章進行分類,你會發現,拋開他的“科學發現”,他的雜文和時評寫得還是非常漂亮的,有的已經達到足夠在傳統媒體上發表的程度,如果他能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在現實社會中是很可以有所作為的。

對於朱海軍,有人稱之為網絡時代的奇才、辯才,也有人稱之為怪才、狂才,還有人認為是網絡文明的先驅,是思想者、建設者。無論怎樣,朱海軍都稱得上“因網絡而生,也因網絡而死”的才子,借助網絡他得以激揚文字,追求夢想,盡管他的理論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但他基本上保持了一個論辯者的風範。他以他的勤奮、執著、堅韌和才氣,成為中國互聯網的傳奇之一。

(曾思敏)

注釋:

【1】方舟子:《懷圖雅》,見http://www.shuku.net:8082/novels/mingjwx/tuyawx/tuya54.html。2013年5月26日查詢。

【2】應凡:《塗鴉圖雅》,見http://www.shuku.net/novels/mingjwx/tuyawx/tuya55.html。2013年5月26日查詢。

【3】李尋歡:《迷失在網絡與現實之間的愛情》,天涯在線書庫,http://www.tianyabook.com/wangluo/mishideai.htm。下麵引文出自同一作品,不再注釋。

【4】吳過:《煮酒論劍——網路訪俞白眉》,《互聯網周刊》2000年第7期。

【5】我真的是一個壞人:《寧財神、俞白眉、王朔:網絡文學三大怪》,新浪曆史文化論壇,2013年7月26日查詢。http://club.history.sina.com.cn/thread-2567322-1-1.html?sudaref=www.baidu.com&retcode=0。

【6】孫琳:《黑可可:要做聰明的蜘蛛》,《北京青年報》2001年3月22日。

【7】朱方、吳過:《黑可可:現代巫女》,《江南時報》2001年4月23日。

【8】參見網文《黑可可在黑色中輕舞飛揚》,http://www.shuku.net/novels/netters/hscfco-co/hcc01.html。2013年7月10日查詢。

【9】邢育森:《活得像個人樣》。來自亦凡書庫http://www.shuku.net/novels/netters/xing/xing01.html。其他來自該文的引文不再注釋。

【10】參見百度百科“羅森”條,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S_SMe16yhetw2HqvEknyov-0cf2Qjcon-ESqE5behv6ori5FH-dCp_nv5Vq06RI1kTet4nje0Pa8r5RiM4HPyNgW5C4wg11tDTSQVr67inAJ4zYDOE6-QLEDYEiAARMV16MrDI2TuagQflPEPJtKa。2013年8月6日查詢。

【11】百度文庫“《朱顏血》簡介”,http://wenku.baidu.com/view/9b687f9c84868762caaed523.html,2013年8月6日查詢。

【12】引自《天堂裏沒有互聯網》,文章來自中青在線,本文引自天極網http://www.yesky.com/318/1183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