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生(1 / 1)

在大秦帝國,奉城郡下屬的遙山鎮上。有一孟大先生,長相平凡,又高又瘦,隻有花白的頭發和嘴巴上那一抹又稀又長的胡須,將整個人襯得精神百倍。其一生雖然清平,但精神上無所奢欲,過的還算不賴,加之人緣好,在十裏八街,有著不錯的口碑。在他的手上還教出過全鎮文考最佳的成績,上屆全國榜眼謝俊,更是使得其名聲大噪,門徒弟子無數。唯一不得其心的,大概就是這二十年來,一直得不到一個孩子。也曾就醫問藥,養過外眷,但都沒用,還為此付出了不少銀兩,最後在不報希望了。直到謝俊考中榜眼後來家看望,提起此事,都是搖頭歎息。在其走後的第二年,謝俊從京城寫信回來,告訴他,在國師處,求的一妙法,或可一試,還將國師開光的不少聖果寄來,孟大先生大喜,依照此法而行。終於在當年年尾,懷上了,從此加倍愛護妻子與腹中孩子。也許因為是老來得子,希望是大大的,又加之,是高徒在國師處求來,因此,給孩子取名叫天賜,得天之恩,賜得此子,也是希望上天能保佑此子一生平安,得到上天的庇佑。孩子降生後,孟大先生是不敢怠慢,盡其所能的教他為人處物,琴棋書畫。此子長相和其父親一樣,平凡無奇,身材微胖,頗為出息的是,學什麼幾乎都是一學就會,還能領悟其中關節,舉一反三,直到今日,我們的孟大先生幾乎沒有什麼能再教他的了。孟天賜就對爹爹說:“爹爹,古人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我想出去四處遊學,長百家之長,而後像謝俊師兄一樣考取功名。”孟大先生聽了一愣,想了一會後說道:“我兒由此誌向,為父甚為高興,但你畢竟才十二歲,人小力薄,要一路遊學,山高路遠,人心不古,恐途中有歹人相害。而為父隻是個教書先生,家中並無多少銀兩,請不起俠客相伴護送,保你周全。為父有心陪你,但有家母三年孝期在身,感念慈母一人將我拉扯帶大,萬萬不能在此時遠行。要不我兒在等上半年,為父孝期一到就馬上陪你出遊,可好。”見到爹爹為自己擔心,又想早點出去一觀這大千世界,看看書中所說的名山大川,仙境奇府之地,就對爹爹說道:“爹爹放心,不如這樣,我先和晉德。車川兩位師兄去看看我們奉城郡內的各處名勝,等爹爹孝期一到,我就回來陪爹爹一起去遊學這大千世界。可好?”孟大先生想了會,最終疼愛戰勝了不舍,點點頭同意了道:“不過,晉德和車川終究還是太年輕,隻有十六歲。我看你們還是把晉桐給帶上吧,他有二十了,學武也有十幾年,有什麼歹人,他應該能應付,幫你們脫險。”天賜點了點頭說道:“是,爹爹。”

第二天車川,晉德,晉桐,孟天賜四人開始了他們人生的第一次遊學旅行。他們去了巫山,右江,到了奉城郡郡城,在這期間也遇到過一些強盜,歹人,但都被晉桐一個人解決了。一般三五人的劫匪,他一人可以打得他們人仰馬翻,七八上十人,也可帶著他們三人全身而退,而大的強盜不屑於打劫他們幾個窮書生,因此還相安無事。直到三個月後的通山,晉德的爹爹寫信叫晉德回去,說是已經打通了鐵劍門的關係,要帶他去參加幾個月後的入山大典。天賜聽到後笑道:“你不是一直練武不行嗎,反倒是你哥哥晉桐,在這方麵可比你有天資,怎麼不和我一起參加這一屆的大考了。”“不是我不想考,而是我爹爹一直希望我等像我叔父一樣,成為在鐵劍門高層,能幫助家族在鎮上的生意。但是你也知道,鐵劍門在奉城郡可是十大武林正統門派之一,要想成為內門弟子尚且不易,還想要我成為叔父一樣的外門長老,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倒是晉桐哥哥有這樣的天賦,但是”晉德不住的搖頭道,到了最後看了一眼晉桐,就再也說不下去了。而此時晉桐滿臉通紅,大家看到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晉桐是他們家庶母所生,因此雖是長子,但不得其父親待見。每每有好的都是晉德先得,不好的就是晉桐的,他們沒少聽說這些事,但是沒想到到了這種程度。晉桐從八歲起開始習武,到今天已經十二年了,每天一有時間就練習,刻苦之極,就是想證明給其父親看,他能去鐵劍門,為家族爭取到足夠的利益。在三年前隻差一點點,就可以憑自己的能力考進鐵劍門,但是在最後失敗了,還為此受傷在家躺了半年。而今最後一次機會就是這一次的入門大典。十大宗門是不會收取二十一歲以後的人,成為其弟子的。這都是江湖規則,每三年一次的宗門大典,十五到二十一歲的人皆可參加,旦過了二十,選取的比例和刻克程度,也不是二十歲以下可同日而語的,幾乎沒有人能夠通過,為此還有不少人死在了考核的路上。而想進入內門,就必須得到內門長老的肯定,收為坐下弟子。這其中辛苦艱險,那像晉德一樣直接走後門來的容易,更何況,進入內門也必須是在二十一歲之前,這對晉桐這種沒有家族真心幫助,不能走後門的人來說,無異於登天。而晉德就不同了,他讀書雖有幾年,不算聰明也沒到不可教也的地步,總希望能過幾年考取功名,從此走上宦途,將習武的路子讓給哥哥晉桐。而習武嘛,不足三年,要說對付天賜,車川他們這些隻讀書,不習武的書生自然是手到擒來,但對付那些和他一樣習武的,可能習武一年的強者就能和他打個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