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3 / 3)

在若梅的驚喜中,林建軍終於宣布:竇老板要跟崔家合作,一起承包這塊項目。

崔荷有些疑惑:“他怎麼知道的?”

似乎感覺問題有點傻,她直接自問自答:“也是,竇老板那麼大的家業,背後怎麼可能沒有人?”

林建軍頷首,對著妻兒慢慢解釋起來:“竇老板背後,正是國稅上的許家,他的妻子正是許家的女兒。當年許家沒落,竇老板事業也剛起步,這些年兩家相互扶持,一直到了今天的地位。”

結合這兩天鬧得滿城沸沸揚揚的馮家之事,若梅就差不多猜出來了。

**

鄭家大宅,鄭懷遠收起眼鏡。

一旁的鄭世軒說著:“李童兩家捐上來的錢,實際就是林家賺來的。將項目承包給他們,也算我們還一個人情。而且一拖一,沒想到許家和京城首富竇老板也發出了善意。爺爺,自從馮家宣判後,輿論對朱家很不利,目前我們形式一片大好。”

“許牟,那的確是個人物!即便這樣,也不能掉以輕心,勝不驕敗不餒,方能穩如泰山。”

鄭老爺子動作很快,鄭世逸已經去了部隊。經過這一遭,鄭老夫人和鄭恪也安生了許多。

不同於鄭世逸,鄭恪始終是有分寸的。他雖然覺得自己哪哪都好,但也知道沒有鄭家,他什麼都不是。所以不管是內心還是行動上,他都全力支持親爹更進一步。畢竟親爹好了,他才能更好。

所以現在,整個鄭家空前團結。

“他們這步棋,看似走得低了,但實際上卻是精妙,潤物細無聲。”

鄭懷遠拍拍孫子的肩,鄭承業和鄭恪早就識趣的走開了,客廳裏隻剩祖孫二人。

“世軒,你甘心麼?”

鄭世軒知道爺爺說的什麼意思,共和國不同與古代,不興世襲那一套。如果爺爺當選,日後他必定也要避嫌。不然中央全是姓鄭的,外媒肯定會謠傳皇帝複辟。

所以他不假思索的點頭:“童萌萌喜歡爬山,喜歡玩刺激的。”

“世軒你這是,哦讓我想想那丫頭。也是,童淩那人,看似混不吝,但是這些年他卻沒出過任何差錯,的確是不錯。”

鄭世軒鬆了一口氣,爺爺同意了,這事在家裏沒有任何阻力。接下來,他隻需要耐心的守著,等待那朵花兒綻放就好。

不管她喜歡什麼,他都會陪著。從很小明白自己心意起,他就努力成長。現在他完全肯定,自己可以兩頭兼顧。

難得看孫子失神,鄭懷遠眼中閃過一道欣慰。這孩子打小有分寸,從初中起就陪在他身邊,支撐著鄭家。如今,他身上終於多了絲人氣,不再是那個智盡多妖、自律到苛刻的孫子。

隻是一瞬間的失神,鄭世軒打開文件袋。

“這是我下午整理出來的。爺爺,比起興建文化基礎設施,我感覺這才是重點!”

鄭懷遠正色起來,翻看了一下,他不禁為孫子的智慧感到驕傲。這是一份完整的,要求規劃整理國家文化遺產的計劃。

“財政那邊,你覺得夠麼?”

鄭世軒翻到最後,附錄是一張完整的財政報表:“我粗略算了下,8億資金如果能充分循環,完全綽綽有餘。文化可以創造價值,一部分設施投入後,產生的收入完全可以供應後麵的建設。

而且國家文化遺產確定後,完全可以拉動地方財政,稅收將會翻倍增加。”

沉吟了一會,鄭老爺子拍板:“明天一早,我去跟那幾個人說。”

**

有了最高負責人鄭書記的首肯,崔立華和竇老板很快同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

還有一個半月就投票了,此時宜早動工。索性為了這個項目,崔家準備的很充分。沒過幾天,京城的公交車站台就開始改頭換麵。

有了林氏總部先例,那些專家們也放開了思路,設計出了當下技術所能達到的最科學樣式。

文化部一直是冷門,此次憋著一口氣,宣傳圖設計的很精美。從中心往外鋪設,這些牌子很快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什麼,要確立國家文化遺產?”

若梅驚呀,前世喜歡旅遊,她非常清楚:上輩子,這可是2006年才開始進行的事!

現在她開始相信蝴蝶效應了。因為有了林家額外的一大筆金錢,各種巧合之下,鄭書記選擇通過這個踏上至高王座。

這可是好事,若梅握拳!突然她想起一件事,上輩子一個不注意,棒子國把端午節搶了過去。

對於此事,她也是有些不忿。汨羅江離著朝鮮半島十萬八千裏,屈原是怎麼成棒子人的。果然磚家是國際共存的,就這樣那些叫獸們都能給通過。

她承認在這事上,國人不重視是一方麵的原因。但是,搶別人東西是不對的。

眯了眯眼,既然未來的最高領導都有動作了,她也該盡一份力。

這輩子,就讓他們捧著泡菜,去體會溫暖的感覺吧。想到著,心中被壓製下去的中二氣息再次抬頭,她叉著腰,開始仰天長笑起來。

“小梅子?”

眼前閃過幾道虛影,若梅回過神。見幾個好友都見鬼似得看著她,她臉色騰一下紅了。

李浩辰個高,先躲他身後吧。呲溜一聲,她躲過去,真是丟死人了。

一直到上課,她才強行恢複鎮定。英語老師一遍遍的念著,她無意識的跟著重複,筆卻唰唰不停的寫著。

一道陰影過來,她翻過一頁,是略顯淩亂的單詞。

年輕的女老師停下朗讀:“你們都學學林若梅,看人家邊讀邊寫。根據科學研究,這樣的學習方式效率最高。”

若梅臉色微紅,老師見她如此可愛害羞的模樣,忙繼續領讀起來。

就這樣斷斷續續,一直到放學,她終於將前世見過的那些方案整理出來。精力有限,可能她的觀點有些狹隘,但按照這個方向走,總不會錯的。

不過她牢牢記得父母的囑咐,重生的事萬不可透露。金融危機之後,他們一家四口一直很低調。

所以在意見上,她是以學生的口吻寫的。甚至加上了點國外的措施,那些對於當下的國情來說,無異於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