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肆意破壞曹雪芹《紅樓夢》藝術結構的壞校本——讀《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劄記之三(1)(1 / 2)

一、對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沒有深入研究,徹底否定,砍掉第六十七回,恣意破壞《紅樓夢》完整的藝術結構

在《紅樓夢》的早期傳抄本己卯本、庚辰本中沒有第六十四回和第六十七回,後來的戚序本、蒙府本、程甲本補上了這兩回。這兩回究竟是不是曹雪芹的原稿,一些學者做過研究,提出否定的回答。這是個可以繼續研究的問題。

周汝昌在第六十四回的回後評中說:

紅學論者早有一說:第六十四回、第六十七回均非雪芹原作,而出於另一補作者之手,可謂具言。我素表認同。今日重溫細玩,方覺本回並非某一人之所為,其開端寫寶黛忽又無端哭泣,無情乏味,強充篇幅,此乃一種文字。其後寫賈母、王夫人等歸來一段文字,略勝於開端,然亦係庸凡之筆。直至賈蓉與其叔賈璉於路上計謀偷娶二姐等情文,其文筆忽又大為輕健自如,神氣完足,細節照應亦極靈活周備,卻大有雪芹之風格,究不知此又何人高手。總之,此回並非全無原篇,其開頭部分似經殘損,後為另手草草補成。(第769—770頁)

周汝昌這裏自相矛盾,前文說“均非雪芹原作”,後麵又說“此回並非全無原篇”,似乎還有一些原稿在內。周氏認為這一回由三個補作者完成:寫黛玉哭,“無情乏味,強充篇幅”,是一個作者;賈母、王夫人歸來,“略勝於開端,然亦係庸凡之筆”,為第二個作者;謀偷娶二姐等情文,“大有雪芹之風格,究不知此又何人高手”,第三個作者還不是曹雪芹——結論“均非雪芹原作”,實際認為並無原篇。

周氏這個結論根本不靠譜。我們認為這一回基本上是雪芹的原稿,因為有兩條硬證,即有兩條脂批作證據。在“鼒”字後蒙府本、戚序本有一條雙行小字夾批:“子之切,小鼎也。”鼒、鼎均避諱。在黛玉《五美吟》後蒙府本、戚序本還有一條雙行小字夾批:“《五美吟》與後《十獨吟》對照。”這兩條批語屬於脂批,毫無問題:脂硯齋遇鼎字必缺筆避諱;涉及佚稿的批語大都是畸笏叟的批語,少部分是脂硯齋批語。脂批隻批在曹雪芹的原稿上,絕不可能批在補筆上,這是個常識。

第六十四回非雪芹別人寫不出。開頭描寫賈珍、賈蓉扶靈柩回府,寶玉趁機回榮府看視黛玉,遇上晴雯打芳官,整個過程寫得極其生動、得神,非雪芹寫不出。接著寶玉看襲人打結,兩人對話富有個性化。雪雁回答寶玉問話,符合小姑娘的身份聲口。寶釵論女子的才德既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又很正氣、大氣。後來論詩:“做詩不論何題,隻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隨人腳蹤走去,縱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義,究竟算不得好詩。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複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裏安能製夷狄’。二詩俱能各出己見,不與人同。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麵了。”這與寶釵博學多識的性格完全相合。賈母、王夫人歸,賈珍、賈蓉“撲入賈母懷中痛哭”,也很真實。賈璉垂涎尤二姐,賈珍、俞祿、賈璉關於五百兩銀子的對話,描寫得其神理。賈蓉、賈璉回家路上關於尤二姐的對答,賈蓉的分析和出的主意,是性格的自然流露。賈璉送九龍玉佩給二姐,細節生動真實。賈珍、賈蓉父子商量嫁二姐,尤氏覺著不妥,勸止不住,順從慣了,隻得依從。這一回在傳抄過程中可能有單頁的缺失,補綴文字可能存在,但是極少,不妨礙整回文氣的貫通。

周汝昌否定第六十四回的意見是草率的,也是不可信的。

周氏認為第六十七回“補作之文筆顯與雪芹筆致有別,不容混一。”他的態度就很幹脆,“取戚本第六十七回文字聊作充數,並以別體字型排印,以示區分”。堅決把第六十七回從原稿中清除了。

周汝昌認為第六十七回“補作之文筆顯與雪芹筆致有別”,這倒是符合實際的看法。但是不管這一回是否與曹雪芹的思想、構思、人物描寫有關係,一概否定卻是欠妥當的。

讓我們分析一下這一回的主要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探索一下究竟和曹雪芹有無關係。開頭描寫薛姨媽為尤三姐和柳湘蓮之事傷感,寶釵聞知勸導母親說,他們不是命定夫妻,隻好由他。關於哥哥應該宴請夥計的話周到有理,完全符合雪芹筆下寶釵的思想和性格,這如果不是雪芹的原筆墨,或者是對雪芹迷失原稿的追寫吧。接著描寫薛姨媽、薛蟠議論柳湘蓮出家,情真意切,符合人物的性格。薛蟠特特為母親妹妹購買精致禮品,卻又忘記了,細節很真實,必是雪芹的原構思。黛玉收到寶釵送的禮品反而哭了,紫鵑勸得有理,寶玉勸得事真,隻是語言欠當。薛蟠請的夥計提到柳湘蓮,事情真,稱呼“柳大哥”不當;蒙府本是“大爺的蒙弟柳二爺”,則穩妥得多了。寶、黛為禮品之事向寶釵致謝,寶玉語言失去靈性,寶釵的對答則是其思想性格的自然流露。趙姨娘為禮品之事到王夫人處討好,碰了一鼻子灰,事理語言真實,恰到好處。通過鶯兒之眼,表現鳳姐生氣,暗示尤二姐和賈璉之事發,構思安排細密。襲人看望鳳姐一路所見所聞,比較真實,批評老祝媽摘果子讓嚐新沒規矩,細節充分性格化。隻是襲人與鳳姐的對話缺個性,也缺乏往日的靈氣。鳳姐審問興兒,興兒的長篇回話,還是比較真實的;麵臨鳳姐之威,往日對尤二姐、尤三姐說榮府的調皮生動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