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將尼米茲說:“戰爭像球賽一樣,最好打到對方半場去。”從此戰起,日本人就把戰火燒到中國這半場,甲午戰爭也進入了第二階段——遼東階段。挑起了戰爭的日軍早已像上緊了發條的鍾表一樣,不由自主了,他們已經被綁在了戰爭的車輪上。對於日本侵略者來說,仗是永遠打不完的,直到被侵略民族的屈服或自己自取滅亡為止。
平壤戰役前,清政府令四川提督宋慶的毅軍,聶士成所部,呂本元、孫顯寅的盛軍,劉盛休的銘軍共60營由宋慶指揮,另有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所部12營,總共72營,4萬人,在東北防禦。但諸將不服宋慶節製,散漫無紀律,未做周密部署。10月24日,日本第一軍司令山縣有朋率第五師團、步兵第九旅團和第十旅團殺到中朝邊界——鴨綠江。
山縣有朋可不是個省油的燈,他雖自稱“一介武夫”,但很有心機,與此同時他還是個嚴厲、陰險、專橫的家夥。他小時在一次大雨中和一個地位高的上士相向而行,不慎把泥水濺到上士身上,結果被按在泥中逼令道歉,但倔強的他就是不道歉,由此可見此人性格。甲午戰前他曾去歐洲考察軍事,並將所見用到自己的部隊中。此戰中,他令他歐洲化軍隊中的一小隊從東路渡過鴨綠江。日軍通過牙山之戰和平壤之戰已摸清了清軍的概念,於是麵對依克唐阿的陣地,日軍采取先躲在戰壕裏讓清軍猛烈開火,等到日軍聽到槍聲弱了,知道這幫蠢貨子彈浪費得差不多了,便發起了衝鋒,沒有子彈的清軍當即崩潰,依克唐阿率軍逃跑。
山縣有朋看到開門紅,極為得意,他不禁想到,自1592年抗倭援朝戰爭後日軍再未進入過朝鮮北部,更別說中國境內了,豐臣秀吉未竟的事業在我山縣有朋手中即將完成。他越想越高興,賦詩一首:“對峙兩軍今若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次日,山縣有朋率中路日軍以大炮掩護渡江,那麼對岸的清軍實力如何呢?
引用當時一個人的記載您就明白了。“清軍人與馬都很瘦小,還沒走出城南就已揮汗如雨,馬鞍上掛著鴉片煙槍,一些士兵手裏端著鳥籠,吐出嘴裏的食物喂鳥,另一些人則顯得又饑又渴,眉頭緊鎖。”這樣的軍隊麵對日軍的後果可想而知,於是守岸的清軍一觸即潰。
日軍渡河後進攻九連城東北的虎山,清軍宋慶、馬金敘與敵鏖戰。宋慶雖年逾古稀,仍在戰鬥中“短衣帕首,躞蹀冰雪中,與士卒共甘苦,人以為難”《日清戰史》也說:“毅軍不愧為聞名的白發將軍宋慶的部下,不輕露屈撓之色。”雖然宋慶、馬金敘一度占上風,可因孤軍無援,他們最終撤退,聶士成在抵抗了一兩個小時後也敗走。26日,日軍來到九連城,本以為會有一場大戰,但隻見濃霧四起,城中悄然無聲,山縣有朋熟讀中國兵書,心想這就是傳說中的空城計?當間諜把確切情報上報後他才進城,原來清軍真的全跑了,他乘勝拿下安東,占領整個鴨綠江沿岸。九連城之戰結束,清軍陣亡495人,日軍陣亡1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