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他差點成為日本史上第一個征服中國的人(1 / 1)

日軍拿下旅順後並沒有停止侵略的步伐,而是向遼陽發動了進攻,此時快到年底,日軍欲“取奉天度歲”,想到奉天過元旦。遼陽知州徐慶璋率軍抵禦,軍民白天張旗幟,晚上點火把,虛虛實實,讓日本人捉摸不定。《日清戰爭實記》記載了11月25日兩軍“槍炮環施,彈如雨注,數十裏外如迅雷疾發,終日不止”。日軍隨軍記者寫道:“敵軍似不使用其慣用防禦手段,而以攻勢姿態前進,真是奇中又奇!敵軍一反常態,奮勇直前,攀岩石,冒彈雨,向我軍衝鋒。”

遼陽保衛戰進行中,日本國內已有人覺得此戰結束後就該進軍天津,如山田鬆堂作詩:“三軍萬裏向天津,正是東風桃李辰。星使乞和和未就,燕京將為軍中春。”但有戰略眼光的伊藤博文放棄了對京津的進攻,由於山縣有朋與伊藤博文關於侵華的意見不一,山縣有朋堅持按既定方針在直隸平原與清軍決戰,兩人在禦前會議上激烈爭執。

伊藤博文:“冬季渤海天寒地凍,軍隊行動不便,不利於大兵團作戰,所以應讓海陸軍聯合攻威海衛,殲滅北洋水師後,我們就可向清國漫天要價。”

山縣有朋:“你不懂軍事!天寒地凍我軍行動不便,中國軍隊行動就方便了?別忘了,中國軍隊淮軍和湘軍都出自南方,更怕天寒地凍!”

伊藤博文非常有涵養,接著說:“閣下息怒,事關國家興亡大事,咱們要好好商量才是。”

山縣有朋:“商量什麼?乘勝追擊是兵家要領,目前中國軍隊兵敗如山倒,給我兩個月我就能打進北京城!”打進北京,俘虜中國皇帝,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山縣有朋將成為日本曆史上第一個征服中國的人,這是他夢寐以求的!

伊藤博文:“閣下別忘了,在中國大陸作戰不同於在朝鮮作戰呀!我研究清國人多年,他們有頑強的民族精神,不像朝鮮人那樣好對付。如果說他們的軍隊難以統一調度,但他們的人民可非常厲害呀!中國人民一呼百應,一旦人民參與到戰爭中,你區區幾萬軍隊就會陷入重圍!”

山縣有朋:“人民?哈哈哈哈,人民算什麼?人民不過是草木罷了,這次在旅順幾天之間我軍像切西瓜一樣切了好幾萬中國人。”

此時,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發話了,他對山縣有朋說:“閣下,我非常欽佩你一舉打垮中國的雄心壯誌,然而,我又不得不為閣下擔心,要知道中國畢竟地大物博,他的軍隊雖散亂不堪,可在陸地上調集起來並不難,尤其中國西北的軍隊行動迅速、勇敢善戰,倘中國皇帝把他們調來……”

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明治天皇聽到此話也點了點頭。伊藤博文抓住機會說:“還有一點,即使日軍在直隸登陸成功,拿下北京,那麼到時我們找誰談判去?找誰要賠款去?找中國要哪一塊土地?東三省?俄國人會答應嗎?北京一旦被我軍攻占必將在清國造成混亂,而引起西方列強幹涉。西方列強從掠奪中國和維持他們既得利益出發,是不允許日本造成這種結果的。現在以陸軍襲其背後,水陸夾攻,扼住敵一半咽喉,是剿滅長期挑而不戰的敵艦的捷徑。”

最終明治天皇采納了伊藤博文的意見,讓山縣有朋以“養病”為名結束了他的中國之行。12月9日,山縣有朋臨離開中國前賦詩一首:“馬革裹屍原所期,出師未半豈空歸?如何天子召還急,臨別陣頭淚滿衣。”其侵華未完憤懣不平之情溢於言表。山縣有朋回國後,1895年1月14日,在他推動下日本將釣魚島劃歸衝繩縣管轄,這就是釣魚島問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