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最後一位中國傳統軍人之死(1 / 1)

1900年4月,義和團在保定毀壞鐵路,史學界曾認為義和團毀壞鐵路是為了遲滯聯軍進攻,而實際上此時聯軍老老實實待在國內。所以義和團毀鐵路的行為純屬對西洋文明的仇視。

在義和團毀鐵路時直隸總督裕祿命令副將楊福同前往阻止,結果被義和團處死。因為慈禧決定讓義和團替她打八國聯軍,故包庇義和團,義和團繼續扒鐵路。甲午英雄聶士成派人阻攔,遭義和團襲擊,幾十人受傷。李鴻章派聶士成商談了事,聶士成本去和談,但義和團反向聶士成軍進攻。聶士成不得已抵抗。義和團自然不是正規軍的對手,於是幹出下三濫的事,將聶士成所部單獨出行的士兵殘忍地砍死。期間,聶士成為了民族大義,沒跟義和團一般見識,而是向首要敵人——八國聯軍發起反擊,屢有小勝。裕祿卻將功勞記在義和團頭上,給義和團大批賞銀。大家現在看到的許多義和團的功勞實際都是聶士成的。而聯軍說:“自與中國戰,無如聶軍悍者。”可見聶士成的貨真價實。

義和團怕失去慈禧重用,到處造謠汙蔑,說聶士成私通洋人,朝廷於是對聶士成嚴加看管。聶士成欲以死明誌,一天正與聯軍交戰,義和團背後捅刀子,將聶士成的母親和女兒綁走,聶士成派人追擊,義和團大呼聶士成反叛,聶軍裏混入的義和團從後麵開槍。聶士成大呼:“今天就是以死報國的日子,至死也不能後退一步!”隨後聶士成率軍向聯軍發起衝鋒。

激戰至下午,清軍隻剩一個方陣,但最後的中國軍人依然在戰鬥,每交戰一次,方陣就縮小一圈,但仍在還擊,此時清軍隻剩幾十人,子彈已然打光,徹底失敗隻是時間問題。德國將軍庫恩喊道:“停止射擊!”炮聲戛然而止。德國庫恩將軍說:“聶士成將軍,投降吧!”聶士成沉默了片刻,隻說了一個字:“屌!”

聶士成為何用這樣一個粗俗的字眼回答敵人呢?張建偉在《最後的神話》中給出了合理的解釋,他說:“想想也對,麵對即將轟擊過來的炮彈霹靂,也必須有一個勢如雷霆的字去回擊,那才是勝利。以蔑視來回應慘禍,以無畏來回答命運,以最鄙俗的字和最光輝的死結合起來,做成一個最堂皇的結局,以嬉笑怒罵回應戰場,用句不能出口的俚語來總結曆史,隨後喪生生命而保全氣節,流血之後還能使人四處聽到他的呼聲,這是多麼悲壯!但毫無疑問,聶士成罵出的這個字有一種迸裂的聲音,是滿懷輕蔑吐出胸膛的迸裂,是痛心疾首引起的爆炸。聶士成,這位封建曆史上最後一位真正的軍人,他深深感到那潰敗是無奈,他滿腔的激情正無法發泄,敵人卻來開他的玩笑,要他投降!他又怎能不罵出這樣一個字呢?他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找到的不是一個字,而是一柄劍。”

庫恩聽到了那個字,他曾經在中國待過,也總聽中國人說這個字,他知道是什麼意思,於是下令:“開炮!”

炮火大作,硝煙散後,什麼也沒留下,聶士成的部隊全軍覆沒,聶士成中彈十幾顆,腸子流出,最終犧牲。此時義和團欲奪取聶士成遺體分割,聯軍逼近,將義和團趕走。

庫恩望著血肉模糊的聶士成,大吼:“拿一條紅毛毯來!”他接過紅毛毯,親手把聶士成的遺體蓋上,然後摘下軍帽,命士兵朝天開槍,向聶士成的遺體致敬。他說:“聶士成真乃中國勇士也!厚葬!”

在聶士成殉國百年後的今天,在聶士成殉國之地,政府建有紀念雕像。還鐫刻著對聯:“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生丹心化作怒濤飛海上;精誠留碧血,看此地蟲沙曆劫,三軍白骨愁歌樂府戰城南。”每一個過路的市民都能見到這尊紀念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