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81 備嫁(下)(1 / 3)

正月十八,是皇家向費揚古府邸下定的吉日。早在幾日前,內務府就向康熙遞了擬定的聘禮折子。康熙細細閱完後,隻在折子批了幾個字:務必精貴。

內務府領回奏折後,趕緊加班加點,清點、增補、替換了一番原先已經備下的定禮。盡量趕在十八日之前安排妥當。

經過這次,但凡參與此次下定的大臣,無一不對四皇子改觀。看來,未來的四皇子福晉雖然出身隻是正二品武將之女,皇上依然很重視。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康熙之所以重視這樁婚事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他的老四,胤禛,這輩子可能就這一回婚禮……

”兒臣這輩子就一個心願,替皇阿瑪分憂解難,協助太子二哥辦差掌事。隻是,萬望皇阿瑪也答應胤禛這個唯一請求,允許胤禛隻娶槿璽為妻,今後不設側福晉,不納通房小妾……”

胤禛當時是這麼說的。十三年來第一次,跪在自己的皇父跟前,說了這麼多堪比誓言的話……

康熙收回遠眺的目光,長長歎了口氣。

皇家後宅無真情。他一直以來都這麼警戒自己。也是這麼傳承於後代子嗣。

所以,太子之所以會這般風流,有他大半的責任。他深以為,隻有不專情,隻有大博愛,方能坐穩皇位。

太子是日後的儲君,是他百年之後的皇位繼承人,他不希望自己花大量心血整治、好不容易穩固的大清朝,被再一個癡情漢折騰到功虧一簣。

先有太宗與兄弟反目成仇,後有順治帝棄離朝政,導火索無不是”女人”二字。

故而,從七歲那年在太皇太後的輔助下,順利登基皇位後,他就立下誓言:這輩子,他不會去嚐,也不願下賭,曾經皇瑪法與皇阿瑪走過的情路。

縱使被後人非議他妃嬪滿殿,子嗣遍宮,也不願落得個”癡情帝皇”之名號。

於是,他執意將那些虛無縹緲的情愛看得極淡。即便是曾與他共度患難的赫舍裏皇後,除了感動,也不敢回報任何其他感情。隻在她臨終前,給了允諾,即任命胤礽為東宮太子、日後的大清國儲君。

有過先祖的前車之鑒,現下的他,甘願將自己的一腔真情回饋天下蒼山……

也許正因為如此,聰明如胤禛,才封死了他自己的前路。不僅隻娶一妻,且娶的還是包衣之後的二品武將之女。嗬……他是認定了自己不可能更改皇儲人選嗎?抑或者,他是不屑於這個萬千人垂涎的無上高位?

康熙撫了撫須髭,搖頭不解。

卻也正是這樣的不解,恰恰合了胤禛的心意。因為從即刻起,康熙的心裏,不僅日漸填塞滿這個在此前十三年永遠排於太子之後的皇四子影像,也開始反思,自己對太子的教育是否真有得失偏頗的地方?

“呼!此前哪裏有想到過,自己也會有這麼一天,居然能生受堂堂皇子阿哥一拜!”敏容長籲了一口氣,捶了捶有些酸乏的腰肢,朝剛送走前來下定的皇室成員後踱回房的費揚古失笑歎道。

費揚古也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也不知皇上為何要將女兒賜予四阿哥。我的出身,他又不是不知曉。即便是忘了,內廷的冊子也都有記載,怎可能……”

“適才行了禮後,你邀了四阿哥在書房小坐,他可有透露什麼口風?”敏容雖不解,不過,隻要女兒嫁的好,這些又有什麼關係。皇上一言九鼎,下了的旨難不成還能收回去不成?她隻希冀四阿哥不會因此討厭上槿璽。畢竟,有一個勢力龐大的妻族,對他們這些剛成年的皇子阿哥而言,是一份極大的助力。

“怪就怪在這裏。四阿哥好似……很滿意這樁婚事,他方才對我的態度,真像是尋常女婿對嶽父一樣,恭敬有度、尊崇有加,還說妝奩隻需達到內務府標準即可,倘若備嫁的銀兩不夠,讓女兒盡管找他商量,這才越發讓我不解……”費揚古搔搔頭。

“咦?四阿哥真這麼說?可璽兒上回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