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談天下大勢 欲彭城尋才(1 / 2)

龐公為辛越取字“寰宇”,其卻是看透辛越的野心誌在天下,也才敢這麼起。

而辛越則雖然沒有想那麼多,但是也正符合他的誌向。

辛越謝過龐德公,然後借此機會詢問道:“不知龐公如何看這天下?”

“那不知辛越小友又如何看呢?”龐德公卻是不回答,反而將問題轉給辛越,一方麵想要看看辛越的看法,另一方麵怕是想要更進一步了解辛越,看其“野心”究竟有多大。

對於這個問題,辛越自然是不在話下,畢竟以一個了解曆史走向的人來說,那是非常簡單的事,不過對於這個問題如何回答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誌向,又不讓大家覺得太過,也是值得思量的。

辛越端起酒杯,微微抿了一口,然後微笑著說道:“天下就如條河,曆史如河水滾滾向前,而蒼生如河中魚蝦,在這河水之中掙紮求生。有在河中稱王稱霸的,亦有隻能被當作食物命不由己的,另外還有努力向著河岸遊去,想要脫離河水的。一切都隨水流逝,或在河底留下了枯骨,或隻是攪動了一下水波。隻有像我等坐在岸上者,才能觀河水流向何方,哈哈……”

一番天下之談,形象生動,讓大家意識到了辛越眼中的天下,也讓人見識了辛越的不凡。

“好,好一個‘曆史如河水滾滾向前,蒼生如河中魚蝦,在這河水之中掙紮求生’我以為看透世間滄桑,自稱世外之人,但是今日聽辛越小友一言,才知道自己還是沒有看透,不過是那像著河岸遊的一份子。”龐德公一改平常淡雅之色,竟然拍案而起,高聲評論道。

諸葛玄也是激動的說道:“我以為小友乃誌在在天下者,今日聽得此語,才知道小看了辛越小友,才懂得小友境界我等不及也。”

顏斐,王融二人也是讚歎不已,二人身為傳承久遠的世家之人,對此也頗有一番見識,不過身在世家,就不得不為世家傳承而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之中染上紅塵而不得去,但是世外生活也是二人所追求。

一旁的龐統諸葛亮也是被辛越一番言語說得愣愣的,諸葛亮還嘀咕著:“沒想到這個辛越竟然如此之人,若是他所言為真,那麼也許我真的對其有些誤會了。”看來辛越無意之中竟然改善了諸葛亮對自己的看法,若是辛越得知,恐怕會高興一番吧。

辛越言畢不再多言,隻是飲酒傾聽大家的評價。

待大家說得差不多,辛越乘機詢問道:“不知大家又如何看現在的時局呢?”

對於天下時局,眾人皆有不同的看法,認識也是比較清楚,但是作為漢家臣子,也不敢多言,隻是談著一些朝廷中的事,對此辛越卻是不想多談,畢竟作為穿越者,對於這些事情知道的不多,也不是辛越關心的,畢竟在辛越眼中朝廷不過再存在幾年,之後不過是名存實亡罷了。

辛越的身份本是黃巾軍,對於朝廷也沒有一點好感,在看到大家不願也不敢妄言時局,就隻能另外尋找話題。不由得想要看一看大家對於黃巾起義的看法,於是出聲詢問。不過對於黃巾起義,在座都比較輕視,不過是一番嘲諷,貶低,辛越也算是知道了世家之人對於百姓的確是比較輕視。沒辦法,整個社會都是這樣,能夠看清的人自然就不多。

不過龐德公作為一位世外之人,對於這些還是看得比較清楚,於是講了一句“天下已亂”,其他的雖然沒有多說,不過也能看出龐德公對於曆史大勢的發展看得更加透徹明白。

得到如此結果,辛越也認識到了世家之人的局限性,雖然智謀才能都是頂尖,但是由於思考的方式不同,站立的角度不同,當他們思考事情之時,首先就是從自己家族利益出發,這樣思考,難免受到限製從而結果看得也不是那麼清楚。辛越總算明白了為何真正的大才之人都是追求歸隱,不是他們希望過那樣的生活,而是他們明白隻有那樣才能看得更加清楚,看得更加透徹。

其實世上有“臥龍”“鳳雛”之才的人比比皆是,不過就是被世事牽絆,沒有悟透,不是才能不夠,而是境界不夠。

這讓辛越也得到教訓,作為領導,學會合理的應用人才,能夠避免其因眼界以及思考角度受限而看不透世事,這樣手下就會有無數個孔明之類的人才,縱觀曆史,凡是張良孔明之流頂尖的謀士,哪一個又不是受到主公合理的應用,放在了合適的位置,才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功績呢?

正如後世辛越所了解的一個成功人士所說:“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而其中熱情和能力都是從0分到100分,思維方式卻是-100分到+100分,可見思維方式是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戰場上,勝敗隻在一念之間,思維方式就顯得更加重要,手下的謀士武將能否身處合理的位置,發揮其才能,將是一個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