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鍾後,眾人行至一座宅院之前。
不過當辛越抬頭向上看去時,卻發現門上牌匾書“張府”二字,不由有些奇怪的看向張昭蔡邕二人。
剛才一路行來,辛越還在奇怪蔡邕這個時候不是因為直言被宦官誣陷,流放朔方。
而後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
按照時間推算這個時候不是還應該在江南嗎?而且一路上辛越還以為要去的是蔡邕府上,沒想到是張府,應該是張昭的府宅。蔡邕一路上姿態頗為高調,招呼辛越好像主人一般,辛越還以為是蔡邕在彭城有府宅呢!
看來蔡邕將張昭府宅當作自家了!
看到辛越的神情,蔡邕張昭皆都是聰明之人,皆都明白辛越心中所想。
於是張昭開口說道:“蔡先生曾對張昭有解惑之恩,張昭心中一直想要拜為先生弟子,不過蔡先生不同意,隻能當作學生稱呼一聲先生了。”
聽著張昭委婉的回答,辛越就知道了怎麼回事。
原來雖然蔡邕文藝出眾,但是性格卻是有些古板固執,即使如今落難,還不願意放下心中的驕傲,所以這般姿態,招呼辛越時一副主人的姿態,不過是放不下麵子,即使如今寄居人下,一樣是不肯放低姿態。
明白過來的辛越也就不多說什麼,完全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般。讓一旁的張昭佩服不已,暗暗佩服辛越的修養。
而蔡邕雖然一樣沒什麼表情,不過確實看辛越順眼了許多,畢竟人家給你麵子,你也要回人家麵子嘛!
不過三人這般做作,卻讓後麵的蔡琰偷笑不已,顯然聰明的小蔡琰也是明白了三人的故作姿態,不過小小的蔡琰可不用講這講那,也許在她看來,三人這般作為可愛傷了吧!
蔡琰的偷笑三人都聽到了,不過既然裝了前麵,後麵的就要一裝到底了,於是三人繼續裝作什麼也沒有聽見,繼續入門而進。
……
在吩咐下人準備好酒食之後,辛越蔡邕張昭三人便一邊飲酒一邊交談。
作為長輩,蔡邕首先向辛越問到:“辛越小友從青州一路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辛越想,總不能說自己是想來找未來三國的那些人才,想要提前挖牆腳的吧!
於是隻能回答道:“我此番遊曆,一為求學,辛越自小習武,少治經典,所以希望此行能夠尋一良師,學習經典。”
聽得辛越想要尋找老師,蔡邕可來了興趣,要知道蔡邕學生無數,弟子也是頗多,王粲、顧雍、阮瑀、路粹、之流皆是出眾者,另外還有那曹操,同樣也是蔡邕弟子,可見蔡邕對這方麵還是相當有話語權的的。
於是蔡邕詢問道:“不知辛越小友想要到哪裏尋找良師呢?”
其實蔡邕看辛越氣質出塵,談吐修養都很好,於是也有考量一番的心思,若是合格,也想要將之收為弟子。
辛越雖然知道蔡邕學生弟子遍天下,但是也沒有多想自己是否能夠拜蔡邕為師,在辛越心中還是有一份作為未來現代華夏學子的驕傲的,並不想拜誰為師,隻是想要和當世名師討教學習,這樣一是為了學習這個時代的知識,另一個就是調查當世教育情況,為未來發展教育打下基礎。
而這些蔡邕或者說當世都沒有人能夠清楚。
辛越對於蔡邕的問題,隻能回答:“現在還沒有想好,隻能四處遊曆,看機會了。”
這時張昭在一旁聽兩人的談話,知道蔡邕有了考量辛越的想法,於是幫襯說道:“哦,辛越兄弟難道不知蔡先生乃是當世教育大家,學生弟子無數嗎?若是辛越兄弟有意,可不妨向蔡先生討教。”
其實張昭想的是若是辛越被蔡邕收為弟子,自己稱呼辛越為兄弟,蔡邕就為長輩,也不用因為幫助蔡邕而使得蔡邕感激自己而要與自己平輩論交,不願收自己為弟子,這樣身份上合理了,也許自己也能拜師蔡邕了吧。
辛越不想拜師,因為古代收弟子可是很嚴肅莊重的,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拜了師就要盡責任義務的。
而辛越則不太想受到這些禮節的約束,另外主要就是他自詡才能不下於何人,隻是學有不同而已。
不過雖然想的是這樣,但是現在也不好薄了蔡邕麵子。
思慮一番後,辛越突然起身向蔡邕行禮:“學生見過老師。”
哈哈,之所以如此,卻是辛越想到,若是想要求學,不是隻有弟子一種身份,跟多的是學生。就像私塾先生收的學生,可以收很多,隻是相互之間的關係沒有那麼緊密,不用執弟子之禮,也不用受到過多的羈絆。
當然這一切隻是對於辛越來說,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想要當蔡邕的弟子而不得呢。
蔡邕張昭看到辛越向蔡邕行學生之禮,而沒有提出想要拜師,就知道辛越是不想拜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