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潁川書院(1 / 2)

進入潁川,辛越等人尋到一處客棧住下。

同時辛越吩咐許褚帶人打聽司馬微的住處。

晚上許褚帶人回來,同時報告了現在司馬微的消息,能夠這麼快打聽到司馬微的消息,對辛越來說再好不過。

司馬微為人清雅,有識人之能,若是能夠得到他的幫助,在這潁川之中,尋找起人來也就方便多了。

第二日一早,辛越就帶著許褚前往司馬微住處。

可惜,來到司馬微家時卻被人告知司馬微出門了,這讓辛越有些吃癟,心中不禁想:“這個不會是接口吧。”

要知道這些讀書人什麼的就是喜歡這個調調,曆史上劉備不是“三顧茅廬”才見到諸葛亮嗎?

不過還好,再三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不是這個原因。

司馬微不過是出去書院去了。

對於學院,辛越還是有所了解的,中原地區,特別是潁川地區,私學盛行,許多出名的人士都開辦私學,甚至像潁川這裏由於私學太過盛行,在望族世家的支持下組建了“潁川書院”,潁川的名士很多都在裏麵任教,潁川書院同樣教出了許許多多的人才,像荀彧,郭嘉戲誌才這些都是出自潁川書院,可見潁川書院的確不凡。

雖然很想現在就去書院見識一番,但是想著還是先見過司馬微再說吧,這樣顯得更加莊重一些。

於是辛越打算在司馬微家中等他回來,不然說不準下次來又不見了,辛越才不想那樣,寧可多等等。

眼看快到中午,辛越等得也有些不耐煩的時候,終於有人告知司馬微回來了。

辛越不由感歎:“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幾分鍾後,辛越終於得見這位聽聞許久的人物,這位曆史上為劉備推薦了諸葛亮龐統的人物。

辛越看著眼前這一身清雅的儒者,終於有些明白為何曆史上對於這位雖然沒有在三國做出什麼貢獻卻能夠得到非常高的讚譽了。

辛越不由得想到一個關於龐統和司馬微之間的故事。

龐統聽說司馬德操住在穎川,所以走了兩千裏路去拜訪他。到了穎川,正遇上司馬徽正在采桑葉,龐統便在車裏對司馬徽說:“我聽說大丈夫處世,就應該地位非常顯赫,哪有壓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絲婦女的事!”德操說:“您暫且下車。您隻知道走小路快,卻不擔心迷路。從前伯成寧願耕作,也不羨慕諸侯的榮耀;原憲寧願住在以桑木為門軸的簡陋屋舍裏,也不願住官邸。哪有住在豪華的房屋裏,外出騎肥壯的馬,左右要有十幾個侍女侍候,才算是與眾不同的道理呢?這正是隱士許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齊長歎的來由。雖然有呂不韋的爵位,齊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龐統說:“我出生在邊遠偏僻的地方,很少見識到大道理。如果不叩擊一下聲音洪亮的鍾鼓,那就不知道它的聲音之響。”司馬徽與龐統相互交談,不分晝夜。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十分驚異,並稱龐統是南州名士之首,使龐統漸漸為他人所知。

現在見到司馬微本人,辛越才理解司馬微為和會對龐統有如此之說,因為辛越看到司馬微的第一眼,就知道這時一個不為名利之人,這是一種無法描述的感覺,隻是一個人修養到達了一定境界之後,自身的意誌想法就會自然而然的透露而出,司馬微身上就透露著出塵的氣息。

司馬微的這種狀態和辛越有些相似,不過辛越是與環境融為一體,讓人感覺辛越身體中裝著一個世界,磅礴而廣大,而司馬微則是渾身意誌影響著周圍的環境,讓人不知不覺的就會受到其感染。

其實辛越很早就發現了讀書人也會和武者一樣到達一定境界就會有這樣氣質透體而出,就如早先遇到的龐德公,不過其是一種像辛越融於自然又有司馬微這樣從自身透露出一種氣息排斥自然,所以司馬微身上沒有給人特別的感受。而司馬微這種氣息則顯得明顯又不收斂,長久在身邊,恐怕都會受到影響,辛越猜測這可能是和武者一樣到達一定境界精神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但是武者會控製自身氣息,收放自如,而讀書人則不能控製這種氣息,才會透體而出。

辛越將讀書人身上散發的這種氣息稱作文氣,人文氣息,是一個人氣質的體現,也是一個名族文化修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