剿滅黑山張燕,青龍名聲大盛,天下無不知其名。
靈帝大賞,並令青龍擴軍三萬,領軍上洛陽,西伐南伯宮玉、邊章、韓遂之叛亂,辛越由黑山降軍中挑其精銳,擴充青龍,並張貼告示,招天下英雄入青龍,共討叛亂。
月餘,能人異士皆爭相來投,竟意外而得趙雲、於禁等來投,辛越親自迎之,並委以重任。
十一月,三萬青龍軍伐邊章韓遂。
長安已有司空張溫為坐鎮,領董卓、周慎,並孫堅為軍事參謀。
青龍至長安,張溫、董卓、周慎等不喜,辛越亦對之無好感,遂未與張溫等會兵,補給於長安,後領軍而出,直接一路沿池陽、新平、陳倉殺向泰州,打得邊章韓遂大敗。
隻是當青龍軍兵至隴西時,由於路途遙遠,且後方張溫等人作祟,青龍軍糧草不足,無奈決定退兵,卻那一夜,忽有人來報,有人欲見將軍辛越。
辛越召見來人,卻意外竟然是本應在長安的軍事參謀孫堅。
問其原由,得之孫堅於長安之中力勸張溫等人協同青龍一舉剿滅叛軍,奈何張溫等人私心作祟,竟以孫堅之策太過冒險為由而拒絕,並且孫堅得知張溫等人暗中透露青龍情報於邊章韓遂,致每每辛越行軍所至,邊章韓遂皆早有準備,是以打到隴西,卻一直未於邊章韓遂正麵碰撞。
聽聞孫堅消息,辛越大怒,誓回朝後定要問其原由,並報之於聖上。
忽地孫堅又言:“吾聞將軍糧草缺乏,遂此次偷出長安,並親自押韻足夠青龍軍三月所需糧草。”
辛越聽得其言,哈哈大笑:“好,好一個孫堅,當今天下,論英雄者,必有爾!”
孫堅不知辛越為何如此高評,但聞之自然大喜。
之後,辛越與孫堅一起討伐邊章韓遂,僅兩月,就斬邊章韓遂於涼州地界。
青龍軍大勝而回,辛越得靈帝召見,青龍之名更盛,天下有才之士無不以入青龍為榮,青龍軍乘機擴軍五萬。
討伐之戰結束,朝廷論功行賞,青龍軍人人有功,皆田地官爵加封,辛越乘機成為北海國相,輔以張昭、戲誌才、郭嘉等人,同是徐庶此時攜家眷而來,讓辛越再添人才。
且洛陽城中,荀彧傳來消息,荀家打算派子弟協助辛越,且荀攸也將歸入辛越帳下。
另糜家也傳來消息,打算於辛越合作,且來信說糜老於歸家途中得病無治,是以如今糜竺才得到當初辛越欲與其合作的消息,辛越聞之感歎:“生死無常,人之生時更應為民為國,做得自己。”
得糜家相助,辛越又在洛陽城中再次‘巧遇’沈三,沈三加入青龍,的沈三發展青龍商業,青龍軍發展更加迅速,且有糜家之情報以相助,辛越搜集各類技藝人才更加輕鬆,自此辛越製定的“科技發展”戰略計劃高速發展並於中平五年產出適合遠航巨船。
在討伐邊章韓遂之後一年,中平四年四月,辛越請並北上,征高麗三韓,又西伐鮮卑、羌胡……皆大勝,去其大漢外患,萬民共慶。
中平五年,辛越攜青龍海軍出海,收夷洲,分軍北上而伐本州等諸島,南下而討南洋諸地,從此青龍為海上霸主,於夷洲南洋東北等地開發種糧,當年所產糧草就足青龍軍十年有餘。
待辛越再次踏上九州大地,已過兩年,為初平元年。
此時正值諸侯討董,青龍軍由於辛越為在軍中,所以未參與此事。
而辛越的之曆史竟然再次向著原來的軌跡行進,仰天而歎:“天道有序,人道無常,我欲勝天!”
暗中派人與洛陽偷走貂蟬以及洛陽城中那些國寶級學士大師後,青龍未參與諸侯討董之事,但是卻發兵掃蕩青州匪寇以及其餘勢力,全力掌控青州。
青州自此遠離戰火,百姓安居樂業,辛越實行“教育改革”,於臨淄建“九州書院”,招天下學子,各郡國亦建中級分院,亦向天下及本郡國招收學子,並舉薦考核人才於“九州書院”,再下各縣,亦建低級分院,招孩童,教之以文、工、武、樂等學科。
諸侯正討伐董卓,忽聞青州之事,頓時罷戰,討論青州之事。
洛陽城中,董卓亦大驚,本以為辛越回與諸侯同來討伐,他已做好了若是辛越帶領青龍軍參戰,他就放棄洛陽,退回長安。
辛越若是知道董卓的打算,恐怕要苦笑不得,自己若是真的去討董,那麼造成董卓焚燒洛陽的罪魁禍首不就成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