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未來教育家奠基

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批教育家才能辦出好教育。我市啟動實施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主要基於三點考慮:一是基於我們對培養一批高層次基礎教育拔尖人才的深切願望。多年來,我市積極鼓勵教師提高學曆層次,大力實施百千萬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優秀教師境外培訓工程等,有效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不斷提高。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我市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和話語權的教育家型名師、名校長比較少,中小學師資隊伍呈現出一片“高原”,但缺少“高峰”的狀況。深化教育改革,全麵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需要一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教育家型名師名校長,引領發展,擔當重任。二是基於我們確定的基礎教育師資建設既著眼未來,又滿足急需的深遠目標。實施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目的主要是著眼未來,培養基礎教育高端人才,力爭經過3~5年、甚至8~10年的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高層次教育型名師、名校長,在全市起到示範和引領作用,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三是基於我們對新形勢下怎樣辦好基礎教育和未來教育家責任的深入思考。近年來,我市基礎教育總體上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但一些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市場經濟大潮和一些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下,教育的使命意識在淡化:升學率的重壓和快出業績的浮躁使教育規律被忽視;拜金主義抬頭,愛心和責任感下降,使可親可敬的教師形象不那麼神聖了。入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學員,就等於瞄準了一個高度,擔當了一份責任。希望各位學員認真思考,潛心研究,重思教育的使命,重尋教育的規律,重塑教師的形象,重構教育的未來,以一生做紙,以行動作答。

怎樣才能成為教育家,教育家應具備哪些素質,教育家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感悟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師“用愛耕耘一生”的奮鬥曆程,我深切體會到,要成為一名教育家,最重要的是堅定教育的理想,堅守教師的誓言,堅持教育的規律,堅信教育的力量。

霍懋征老師以終身從教、矢誌不渝、無怨無悔的執著追求,表達了對教育理想的堅定。她是北京師範大學數學係的高材生,卻主動放棄了留在母校的機會,毅然到小學任教,無論多麼困難,無論有怎樣的誘惑,她始終堅守在小學教育第一線,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卓爾不群的思想境界、豐富的教育經驗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她一生從教的體會就是六個字:光榮、艱巨、幸福。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感人的教育詩篇。

霍懋征老師用以愛育教、以心育人、寓德於教的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教師誓言的堅守。她是“愛的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始終堅持以愛執教、文道統一的教育思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她教育思想的精髓。她把“全心全意愛自己的學生”作為座右銘,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對教育的莊嚴承諾,把“激勵、賞識、參與、期待”作為對待學生的準則,傾盡畢生心血,用愛的奉獻詮釋了教師最崇高的品質。

霍懋征老師以鑽研教材、研究學生、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表達了對教育規律的堅持。她總是站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積極參與了半個多世紀的教改實踐。她孜孜不倦,學習理論,永不停步,永不滿足。她的課總是常講常新。她的經驗之所以具有普遍意義,就在於她的經驗植根於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的沃土之中,是在反複實踐、不斷探索、不斷提煉的基礎上形成的。

霍懋征老師以愛護所有學生、讓每一名學生成才的畢生努力,表達了對教育力量的堅信。她從教60餘年,從來沒有讓一名學生掉過隊。她給予學生的是健康的道德觀念,紮實的基本功底,認真的工作態度,良好的行為習慣。她始終堅持,自己的學生即使是路邊的一株小草,也要綠得格外精神。

霍懋征老師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優秀品格和甘做一名平凡小學教師的平常心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名教育家,最難做到的就是德才兼備,淡泊名利,持之以恒,是被人們稱為名師或教育家後的淡定平和。大師與大多數普通人的區別或許就在於,在現實的誘惑和困惑麵前,大多數普通人改變了、放棄了,而大師卻仍然執著著那份堅定、堅守、堅持和堅信,把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做到了極致。淡定與淡然是一種境界,正如一位學員所說:“江河清澈千裏,在平淡中執著地奔流;眾山傲然千年,卻在靜默中恒久地佇立。”當人們傳頌著霍懋征老師的事跡並崇敬地稱她為當代著名教育家時,她淡然地說:“一位小學教師能做的,也許就是這些細小而瑣碎的事。”其實,人生的基座不正是由這些“小”與“細”鑄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