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山般的名字(1 / 2)

要說到阿育王的咒書就一定要知道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很神秘,他就是——啟示錄之獸--阿萊斯特·克勞利。

記住,我所講的故事可不是杜撰,每一個人物都是真實的,讀者能從網上查到此人的事跡和生平。

阿萊斯特·克勞利是一位曆史上真實存在過的英國的神秘主義學者,受過很好的教育,待人彬彬有禮,但更多人稱呼他為“野獸之王”或是“啟示錄之獸”,更有人稱他是“世上最邪惡的男人”。此人出生於1875年10月12日,雙親是基督教普裏茅斯兄弟會的教友,也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派。因此,克勞利生活在一個完全遵守聖經的環境,但他卻徹底輕蔑基督教。此人離經叛道,是著名的反叛者,同時也是一位極負盛名,將魔法理論付諸實踐的儀式魔法師。甚至連希特勒也從他身上盜走了卍字符的秘密,由此揭開了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本文中將要說到的魔法咒書就是阿萊斯特傳下的秘密研究集大成作。

這是一本禁書,講述的是來源於古印度的一種真實的心靈秘術,這種心靈控製秘術原來被孔雀王朝著名的帝王“阿育王”用來統治下屬、奴役仆人,這種秘術最初隻口傳心授,並沒有文字記錄,後來阿育王遁入佛門,晚年淒涼無助,自歎因果輪回之苦,於是命屬下的書記官分別用十片生長在印度的貝樹葉子正、反兩麵記錄下了秘術的內容,稱為“黑經十篇”和“白經十篇”。黑經寫的是正篇,也就是按照正常順序記載秘術內容,白經寫的是反篇,也就是反向記載秘術。

阿育王逝世後,秘法因戰亂分散,白經十篇被印度僧侶秘藏,而黑經十篇不慎留入民間,後隨吉普賽人大西遷時傳入歐洲,被歐洲各國曆代君主覓得,視為秘而不宣的法寶,深鎖宮廷,嚴禁民間傳播與研究。這些帝王中就包括英格蘭的獅心王理查一世和法皇拿破侖一世。

到了十九世紀末頁,作者亞曆斯特。克勞力偶然從英國貴胄手中騙得了從印度流失而來的六頁黑經(注意,隻有六頁,其餘四頁下落不明),加以研究,後用梵文記錄了對其研究十年的心得,這些心得體會就是這本魔法咒書的內容。這本咒書中的核心內容翻譯成漢語叫“熾火旅”,這個古怪的名詞是古印度孔雀王朝時期的阿育王所屬的專有名詞,經過學者研究和翻譯,其意思為“閉上雙目接受心靈****的洗禮”,也譯作“心靈橋的搭建”。

古印度人管這種方法叫“波哈瑪細圖”,這是梵語的音譯,意思為“梵天的淨化橋梁”,引申為“心靈橋的搭建”之意。

亞曆斯特克勞力則稱之為“心靈漩渦”,他覺得這個稱呼更貼切,因為他認為這種能力有一種神秘的“卷入”的作用,可以激發人的潛能。這種潛能任何人都有,隻是被埋藏了,需要某種東西或者記憶碎片做引導去激發。

雖然英文和梵語以及漢語對這個神秘事物的解釋名目繁多,但都是一個意思,這是一段在人類潛意識深處的旅行,由人類意識深處的“假死幻覺”引發,這段旅程的終極目的是幫助自己或者別人切除記憶中的灰色可怕部分,進而填充綠色的,溫暖的,和平的記憶,使人忘掉原來的恐懼和陰影,構建完善人格。說白了,就是極力讓人不要產生日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