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龍,這一次要你與我走一趟實在是為難你了。”
衛濤向著身旁與自己策馬而行的趙雲微微有些歉意地說道。
“令師與你是要為國盡忠驅逐犯我大漢江山的異族,如今卻是為了我的私事奔波。”
“將軍一身安危乃是係於全軍,雲既入將軍帳下,自然甘願是盡一分心力。而且既然將軍也是能夠猜知,如今這事恐怕是那董卓逼迫挾持幼帝,我等自當盡心。”
趙雲語氣之中倒是對衛濤頗為敬重。
不過想想也是,雖然衛濤年紀不一定比趙雲大多少,但衛濤立下的數件大功卻不是趙雲所能比。
這些功勞皆是為國為民謀利,而衛濤本身又是誌向遠大,自然讓趙雲都對其有了幾分敬佩之情。
衛濤見得如此,自然也是暗暗欣喜:子龍已經入我囊中,玄德公對不起咯!
隨著衛濤趕赴洛陽唯有三百騎,這一次衛濤卻下令星夜兼程直奔洛陽。
大軍開撥非是一日之功,並州刺史丁原雖然是有大軍,但徐徐而進,縱然衛濤慢了一步,但在日夜兼程之下,還是率先趕到了洛陽之中,不過也是人困馬乏,若不休養幾日也無法作戰。
“衛子羽果然是忠貞愛國,不過隻有三百騎,護身左右也就罷了,如何可是能夠挫敗董卓?”
衛濤沒有立即入城,而是派人潛入洛陽而報,但怎麼也沒有想到一見麵王允就是將衛濤數落了一陣。
“莫要跟我說你未曾是看出這信是老夫的意思,你那新家娘如今還在陳留之內。那董卓貪花,莫不真要在此姻親?”
衛濤聽聞得王允如此不客氣也隻能夠是苦笑。
他當然是知道,這是王允等人小心謹慎,就算被董卓所得,也拿不住他們的把柄。
如今董卓的本性已經暴露,但在天下的名聲還是不差,所以縱然是王允等朝臣雖然不懼,但也對其無能為力。
好在董卓為了維持聲望,若是無故,也不可能是隨隨便便就是拿下王允等朝臣。
“世叔,濤豈是如此怯懦之輩,隻帶百騎,一來是因為幽州隻此路途遙遠,大軍開撥不易。二來,想要驅逐董卓還需並州刺史建陽公。”
衛濤向著王允恭敬一拜,一番話讓王允不由得連連點頭,如今董卓隻是露出了要把持野心,還沒有篡奪改易江山的意思,朝廷諸公隻是想著將董卓趕回西涼,倒並不一定要斬盡殺絕。
“建陽公剛烈正直,麾下又有虎將相隨,豈用濤多事?隻不過那董卓騎兵不少,某願來一助爾。”
衛濤說得是正是董卓麾下的西涼鐵騎。
雖然王允等人不一定精通軍事,但也知道那騎兵的厲害,聞聽衛濤如此之言,才是明白。
“不過我若明正入洛陽,恐怕董卓不能容,故而還與世叔明言,建陽公未至之前,恐怕我不能入洛陽,當是駐紮於十裏之外。”
衛濤這個時候又是緩緩而言。
“而且我擔心此舉會是觸怒董卓老賊,故而還請世叔能夠與我嶽父等人先是離開洛陽以避禍。”
衛濤最終決定趕回洛陽卻是因為一事,他清楚的記得,自己的嶽父蔡邕就是被董卓為了拉攏士人以重用,而在董卓死後為其哭靈而被王允下獄所殺。
王允性格頑固,衛濤不能勸,也不會勸,但卻不希望蔡邕也是牽連進去。
“國家危難,吾豈能避之?”
果然一聽衛濤的話,王允臉色就是變得嚴肅之極,硬聲而道。
不過好在這個時候王允還是與蔡邕交好,而且也知道蔡邕雖然學問極高,但政治上卻是有些幼稚,留在朝廷當中卻是也不可能幫上什麼忙,所以在思量了一下之後還是說道。
“不過伯喈那邊倒是無妨,這些時日董卓想要借著伯喈的聲望以掌握朝政,伯喈性格軟弱可欺,若真的答應董卓之言,那麼恐怕我們還是有些麻煩,若是能夠早日離開倒也是不差。”
“一切拜托世叔了。”
衛濤再是一拜而謝。
蔡邕的學問自然是極高,但正如王允所言,蔡邕的耳根子卻是極軟,在王允勸說了一陣之後,也是下了離開的決心。
董卓雖然有心要借重蔡邕名望,但如今董卓的事情也是不少,一時之間還是顧之不上,若是這個時候輕車簡行,那麼還是可以離開。
但蔡邕學問既高,對於書籍之類的就是放之不下,既然要離開洛陽,那麼自然就是想要將這一段時日收藏的所有書籍全都是帶走。
要知道這個時候蔡倫雖然已經發明了紙張,但這紙張不易保存不說,本身質量也是不足,所以這個時候的藏書還多是以竹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