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原先的曆史上甄宓的確是嫁給了袁紹次子袁熙,隻是後來袁氏兵敗,被曹丕所掠,才是再嫁曹丕。
按著這麼看來,縱然甄家不願意,但也不應該是讓自己出麵阻攔才是。
“袁家乃是大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本初更是一代人傑,能夠與之結親想必也是不差,先生何故讓吾做此惡人?”
“袁家雖是大族,但袁紹雖有賢名,但在袁家之中地位不如袁公路。這倒也罷了,畢竟其為渤海太守,定下親事也不辱沒我甄家之女,但嫁者卻為次子,非為長子,我甄家豈能應?”
甄豫微微冷笑而道。
也許日後袁紹成為了雄霸數州的諸侯之後,甄家對此自然不會有絲毫意見,但如今袁紹不過一任太守,縱然是有人看好他的才幹,也斷然沒有如何心服的道理。
便如曹操,得許子將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除了是讓他名聲更振發之外,也不過就是讓人博之一笑耳。
唯有到得後世,所有人方知,袁紹、曹操皆為人傑也。
這般看來,甄家的想法也就是不足為奇了。
“卻原是如此,若是本初到來,我自當說之。”
衛濤最後隻是一笑而應。
事實上袁紹也不過就是第二日便是到得常山郡。
若是其他人,衛濤也不會多做理會,但既然是袁紹前來,單單隻為其四世三公的家世,衛濤就是不得不相迎,此為此時之理也。
不過好在衛濤也是一郡太守,在袁紹到來之時再是出城相迎已是大禮,倒是不用向那些人一般早早等在十裏開外相迎。
“哈哈……子羽,你我又是相見矣!故人相見何須是如此?”
袁紹雖然四世三公之後,同時也是自矜身份,當然這在一些人看來確實傲氣。
不過袁紹對於同是世家出身的人來說卻是更為看重,言行之間也是客氣許多,衛濤出身陳留大族,才幹不凡,自然是得袁紹所重。
一見到衛濤,袁紹立即就是下馬笑著迎了上來。
“本初兄長前來,弟安能不迎?”
衛濤也是一笑,這個稱呼還是在西園校尉時,因為袁紹見到衛濤時常稱呼孟德為兄長而笑言也可是為兄長。
衛濤本就年幼,叫一聲兄長也不吃虧,也就樂得如此。
不過這隻是在私下,而且也僅限於曹操和袁紹兩人而已。
“子羽可是做得好大事!可惜,未能夠是識破那呂布的狼子野心,阻止其行大不道之舉。”
一番談敘過後,袁紹就是悠然一歎。
“如今董卓當政,朝中正直之士不得為伸,近來董卓是欲大肆提升天下名望之輩,以固其政,若不是蔡邕先生離開洛陽,恐怕這個時候也能得一位吧。”
袁紹說著這話的時候神色多是淡淡,衛濤也看不出他是何心思,所以也就是跟著一笑。
“可惜家嶽誌不在此,能夠修修漢史,為後世留下一二傳世之樂,這乃是家嶽之望也。”
雖然受人所托,但衛濤也不會是貿然提起那事,畢竟按著衛濤所想,甄家更多的還是希望事情暫時拖著,待觀到袁紹成敗再做決意。
“本初新任渤海,不知欲行何策?我坐常山數月,除了幾仗之外再無成果,殊為可惱!”
“嗬嗬……”
聽到衛濤如此一問,袁紹自是一笑,對於衛濤這幾月的動作,在袁紹看來也就是最近一月還算點太守的樣子而已。
“賢弟打仗的本事不弱,可治理行政的本事便是不為強了。治理一地,首重於治而次重於財,首重於才德高望之人而後重於才識之士。如今賢弟一至,則常山無人,賢弟不招四方英才,反是重那寒門,實為謬矣!”
衛濤心中暗暗好笑:果然是如此!
是的,其實常山也不是真的沒有人才,常山也有世家大族,這些大族中總有精英子弟。
不過這些人可不願從底層做起,若非是一縣主官,還要庇護自身家族,不然皆不願出仕。
大丈夫行事其能夠太阿倒持,授柄於人?
衛濤自然不會應和這樣的條件,所以衛濤隻是輕聲應和兩句就是將此事揭過,轉而是問起了真正想要問說的問題。
“如今還有兩事,一事也不需瞞,那甄家求我代為說項,甄家小女尚幼,若是貴公子有心,待其十歲之後再行結納。另一事,則是小弟憂心之事,如今冀州境內匪患橫行,有一夥人自名黑山賊,不知道本初以為如何?”
衛濤本來還是以為要是自己應對,不想這個時候袁紹卻是來了。